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基金评审季:心怀感恩,静候花开! 精选

已有 12856 次阅读 2017-5-12 20: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看到刘良云的博文,基金评审季,静静地等待更好才意识到又到基金评审季。之前做评审的时候,也常常有人来打招呼,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认识地或者不认识的,都有。有客气一点的,说请指点;有直白一点的,命令般地要优先资助;还有在这段时间,特意拉交情的。幸而那些打招呼的人的本子都不在我手上,便很轻松地回答了。常常想,如果打招呼的人的本子真在我手上,结果会和他们不打招呼有差距吗?

其实圈子并不是很大,拿到要自己评审的本子时,谁是谁,都是认识的,每个人份量如何,都是知道的。打不打招呼,自己也不能把一份好的本子打低分,而把优先资助的指标给那个不好的本子。说到底,决定是否资助的,还是自己写的本子和自己的研究基础。

而此刻,望着远处栉次鳞比的高楼间隙的空间,我才意识到,我的本子现在正在别人的手中把玩着,值不值得资助,仿佛只是评审人员一念之间的事情。毕竟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在成果出来之前,自己所能看到的愿景和意义,在别人,可能觉得不过是痴人做梦。连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用他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世界的高锟,都被讥讽为痴人做梦。更何况我们这些没有那么长远的洞见的人呢?

评审别人和被人评审的感觉,真的是天壤之别。评审别人似乎是别人的主宰,而被人评审,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说得就是这种感觉吧。

但真正的主宰实际上并不是人,对基督徒而言,我们惯常地驯服在上帝的主宰之下,而看世间万物,都是平等,不过是互相效力的同伴罢了。没有十分的敌意,相信结果总是会公正的。

去年我也申请了,上会了,但没有获得资助。刚刚得知没有获得资助的时候,心理很不服气。和师姐说,师姐说,怎么可能,你研究基础那么好,评审怎么说的?!后来和获得了资助的王贤文聊天,他说,他的本子修改不下10遍。我当时还强辩说,我也修改了好多遍。但后来才想起其实自己写完第一遍的时候,已经临到截止日期,虽然在没有完稿的时候,总是回过去修改,但完稿后,真的没有认真斟酌,仔细打磨过。因为那时候屁股上莫名的起了一个硬块,虽然所有的医生都诊断99%不是恶性的,但对如我这样的人而言,不做掉它,总觉得是个炸弹,只能去做手术了,最后就没有时间修改了。输给修改了10遍的本子,我心服口服。

等到拿到评审意见,才发现自己的设计,原来真的存在一个漏洞。之前自己做科学计量学,后来在教育学科做硕士生导师,一直想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自己以为自己的设计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但评审还是觉得这两方面结合地不是很紧密。

看到评审意见后,我便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其实那时候,一直想写一篇博文,题目都起好了:基金评审失利,衷心感谢评审。因为如果不是他们,自己一个人在黑暗里,不知道走多久,才能摸到出口。

在科研的道路上,往往是最强烈的否定意见,反而给自己最多的帮助。前两天收到一封拒稿函,在详尽地剖析了我的文章后,说我的研究其实可以说是填充一个研究空白,但我却没有朝着这个空白努力。如果以现在这种方式发表,理论意义就不突出了,他建议我把这个空白填充起来后再发表。没有人知道收到这个评审意见时,我的顿悟是如何激灵地蛰了一下自己的思维。所以,尽管拒稿,我还是非常感谢他的评审意见。因为,没有人能那么透彻地理解我的思想,而他懂了。

只要评审能够深入到自己的思维里面,即使是负面评价,也能给自己的研究指明前行的方向。就如同去年的失利,让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一直试图把理科和文科的研究更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一直努力地缝补着漏洞,并深入到漏洞里面,看到其中最本质的联系。我期望我这一年的努力,能够回答评审的疑问。如果不能,我期待着他们更为明智、更为深刻的指点!

毕竟,即使没有资助,这方面的研究我还是要做的:自己所选择的课题,就有着如使命一般的情怀,怎么也要做下去的。当初,做文理交融或者文理会聚方面的研究,出于私心,主要是想抗拒这许多年在同济这样一个理工科院校做文科研究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再加上2015年日本削减文科,似乎证实文科研究就该受冷遇。心里愈加不服气,一定要给自己的研究讨个公道。这些年,继Nature 发专栏讨论文科研究的重要意义外,国内外有识之士都开始推动在文理之间架桥,以汪品先院士在同济开设《科学、人文和海洋》这门通识课为代表,文理交融会聚的意义越来越明显。今年招收了一个上外学日语的学生,让她关注一下日本的进展,昨天她来参加组会,告诉我说,按照日本教育部的最新统计,虽然今年文科的招收人数确实有所减少,但文理交融性学科招生人数却增加很多。很显然,文理交融会聚将成为解决未来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手段。

听汪院士上课,感觉文理交融会聚,世界原来会如此奇妙。从院士精妙的思维世界里,文理交融会聚的世界里,有我们人类生长的力量。难怪他这门课在社会上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响……他在同济这样一个理工科大学沟通文理沟通的努力,让我的研究有了特别的意义,也给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上次汪院士表示他会配合我做文理交融会聚的研究。因为他这门课收到热烈的欢迎,汪院士准备召开《科学、文化与海洋》课程讨论会,在刚刚商定这一事件的时候,汪院士就通知了我。我正想着写一篇《文理交融:世界原来如此奇妙》的博文,来参加汪院士的这个研讨会。和院士同行,行走在院士的思维空间里,所能见到的奇妙景象,已经足以补偿此路途中所要面临的一切阻拦,那些阻拦,都是为了让我看到更为瑰丽的风景。

所以,在这样的季节,我感谢各位评审,是他们用他们的知识,试图深入到我的思维中,理解我的愿景。渴望他们能够把所能看到的和我分享,指点我前进的方向。恳望各位评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坦诚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心怀感恩,静候花开!我相信,只要不断地吸纳各种真知灼见,我们的愿景终究会实现。




基金评审应该实名还是匿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054607.html

上一篇:交叉学科的字典定义
下一篇:汪品先院士资料汇编
收藏 IP: 114.91.26.*| 热度|

19 吴斌 武夷山 秦逸人 迟延崑 李东风 李哲林 曹建军 李颖业 黄永义 韦玉程 信忠保 唐小卿 周春雷 刘立 王启云 孙志鸿 yunmu biofans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