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您的科研成果有什么用? 精选

已有 7305 次阅读 2018-11-25 09:1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成果, 科学普及

    据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STM) 出版商协会发布的报告(简称 STM 报告),“中国目前的论文发表量已超过美国,占全球总量的 19%。中国强势的科研投入同时也影响着美国和欧盟过去的主导地位。”“2017 年来自中国的高引作者比例增加了 40%。中国作者论文的引用率也从 1999 年的 5.2% 增至 2017 年的 9.4%。这些数据都是中国科研影响力的有力证明。”(引自:Editage意得辑.今年全球论文发表量已达 300 万篇,中国占 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9813-1147601.html)中南大学吴超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的科研管理制度能够更多的鼓励科研人员‘研发让别人去用的成果’的政策,且科研人员‘从研发东西别让别人去用’作为科研选题或选择研究方向,则科研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将可能有更大的提升,科研的效益将更加显著。”(引自:吴超.高校科研的五个典型误解.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147995.html) 读了上述信息,引发笔者思考:您的成果有什么用?

    笔者是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由于工作关系,对高校科研有一定关注。比如学科服务工作、职称论文检索服务工作、科技查新工作、查收查引工作、学科评估服务等等,给我的印象是,关注的焦点是:(1)与科研奖励相关。是否属于科研奖励范畴?金额多少?(2)与职称晋升相关。是否算数?具有多大份量?(3)与其它功利性需求相关。比如要申报某级别项目、某级别“帽子”、某级别奖项,是否可以提供一些有利且有力的支撑?“研发让别人去用的成果”也许是部分科研人员的初心,种种原因,似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许许多多科研成果停留在纸面上,尤其是论文类成果,很大比例的作用或许仅仅是停留在提供“可被引文献”,“可被引文献”中不小比例可能是永久的“零被引文献”。

    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尤其作为“学科馆员”,应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支持和增强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活动。高校图书馆应有一定比例的专业馆员从事相关科学研究,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资源”,更好地服务相关实践。具体到图书情报领域,笔者认为科研成果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中国知网中在“期刊”范围内“篇名”中:含“学科馆员”有2352条结果;含“学科服务”有1386条结果;含“智慧图书馆”535条结果。(2018年11月25日检索)如此,丰硕的成果,有什么用?别人用了吗?用得怎么样?

    笔者作为草根一方面在反思自己的科研,千百次的问自己:您的科研成果有什么用?一方面在试图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科研成果的“科学普及”尽绵薄之力,比如试图借助圕人堂平台,期待更多人做摘编类工作等等。笔者以为多问问,并且试图做些微努力是有益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48105.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237期 20181123)
下一篇:“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概况
收藏 IP: 117.92.98.*| 热度|

7 郑永军 李东风 黄仁勇 季丹 周春雷 杨正瓴 孙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