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面对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新业态环境,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开展“深层次服务”,内塑内涵,外塑形象。
“深层次服务”是相对图书馆的“采、编、典、阅、流、咨”等基础服务而言的。学科服务、特色数据库建设、科技查新、阅读推广……属于近年较为热门的“深层次服务”范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部分图书馆确实取得了成绩,部分图书馆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是哪里……总体来说,“深层次服务”开展的情况不尽人意。
这些年,流行做五年发展规划,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做了好几轮了。规划中大多对“深层次服务”蓝图有描绘、有憧憬,然而,大部分制定完之后就像没有存在过一样,待到下次制定“规划”时“激活”一小会,供延续“香火”之需。
东南大学学科服务部负责人陆美老师总结:“学科服务的转型升级思路为:从普适化到精准化,注重学者成果整理及跟踪推送,注重学科布局及研究前沿分析、注重人才评估及培育成长。用户需求是前提(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馆员素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预测能力)是关键,领导重视(顶层布局、迅速响应)是保障。”理想图景当是如此这般,实践中,由于涉及的变量较多,“短板”若干,甚至一块更比一块短,结果通常会是比较尴尬的。
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与服务推广方面颇伤脑筋。有些高校图书馆探索学科馆员走进专业课堂,在专业课程中嵌入信息素养、科研素养,以专业案例的形式融入日常教学。相适应的流程包括:预约、沟通、准备、授课、反馈。这样的工作推进起来相当困难。“工作量”怎么算?学科馆员的工作量、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切割”?挤占了教师的工作量,人家教师不乐意。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好意思占便宜或欠人情。
若干“深层次服务”,原本应该是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有偿服务”。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有偿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开展时间较长,争议不少,但算是“勉强被接受了”或者说“接受范围较广”,鲜有其他项目为有偿服务。比如部分科研项目的定题服务,许多高校图书馆原本确实是可以胜任的,但是实践中缺乏服务标准与收费标准,很难实施,即便实施了,也很难持续。
“深层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输入与输出平衡。“想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或者依靠图书馆个别明星馆长或明星馆员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可谓“好景不长”。“深层次服务”需要因需而变,量力而行,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深层次服务”需要夯实基础,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