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择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jwang989

博文

古人称公婆为舅姑的由来

已有 2147 次阅读 2019-3-16 16:3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个不解之谜,古人称公婆为舅姑。翻古籍,常见有谓公婆为舅姑者,其早者见《礼记·内则》“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再如唐人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诗》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王建亦有《新嫁娘词三首》,其一曰:“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可见古人称谓中,舅姑即夫之父母,即今之公婆。但舅姑之称谓原有其主旨,舅者即母之兄弟也,古今一词,例如《史记·晋世家》“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而姑即父之姊妹也,亦乃古今无变,例如《汉书·地理志》“齐桓公见哀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三个女性亲属并称,且姊妹已明谓同辈女性,姑自然是父辈的女性,即父之姊妹也。为什么用舅姑称公婆?颇不得其解。

今日忽然有念暴于心头,这是我国古代两大部族互为世婚的遗迹。母一族之女统嫁于另一族之相应之辈男性,彼此彼此,且讲究门第对等,从而导致姑侄嫁父子的婚制。对于新妇来说,实际侄女是步姑之后尘嫁于姑之子,其婆母原本就是母家之姑,无需另造称谓词。相应地,其夫原本就是其母亲的娘家内侄,夫之父自然就是其母的兄弟,也即其亲娘舅也。

有趣的是,同套称谓至今仍有遗响,如陇东一带已婚男性称岳母为“老姨”,称岳父为“老姨夫”,是姑表婚式变调为姨表式的表现。亦有会宁乡下侄辈称伯叔依排行为“大爸、二爸”等,其因亦在此中。姑侄随嫁,即意味着兄弟以另一族姊妹为妻,其初始即“兄弟共妻”,“姊妹共夫”的群婚制,因而不辨伯叔及父,而同以爸论之,但现已变格称亲父为“大”实是对偶婚制固定后已可辨的表现。记得家乡有称姑表兄妹结婚为“骨肉还家”,不仅不非理,亦乃美事一桩。再如全国各地偶有发生的换婚式,即以妹换嫂,多为两贫家均无力娶妇所为,乃一不得已之法,但并不为乡里所非议,却常常招来同情。其实质正是两族互为世婚制之返祖现象。两族谓何,炎黄之谓也。即炎黄两族世世互为婚姻,所以今天称炎黄子孙,绝非两族各自子孙的简单混合,而是两大血脉的世世交融,炎之子孙亦乃黄之甥孙也,黄之子孙亦乃炎之甥孙也,先秦时有秦晋世为婚姻之例,留下名词“秦晋之好”正是姑侄随嫁的古风。

2004年1月8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631-1167910.html

上一篇:中国的亲属制度中体现的古代婚姻制度
下一篇:孔子人生解
收藏 IP: 124.239.25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