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知识付费?知识免费? 精选

已有 7022 次阅读 2018-2-4 09: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摘要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学术界在『逆行』。传统的知识付费模式——数据库付费访问正在被知识免费模式——开放获取改变着。

张玮 / 大连理工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谷歌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学术界在『逆行』。开放存取,一种知识免费获取的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知识付费模式——数据库付费访问。


开放获取(OA)是指学术论文发表后立刻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供读者免费获取。资源就是财富,高校往往斥巨资用于电子数据库的购置上。开放获取数据库的出现,使得科学家可以免费获取更多的学术资料,使得科研成果不再成为“墙”内资源。


目前,期刊开放获取发展势头迅猛,很多国际商业出版集团所拥有的开放获取期刊,无论全OA还是复合OA,均展现出较高的影响力。而在知识收费的时代,开放出版对科学家还有什么好处呢?


开放获取的意义何在?


SusanneMikki等人在早先研究气候问题时发现,他所需要的文献中有74%可以免费获得。于是便产生疑问,其他学科中可以免费获取的论文占比是否同样高?是否存在开放获取引用优势(OACA)呢?


通过检索挪威的研究信息系统Cristin(该系统登记了挪威国内的学术出版物)中的数据,SusanneMikki等人研究了挪威整个国家在2011-2015年的学术论文。他们发现,OA文章的被引量的中位数、平均值、H指数都在付费论文的两倍以上。这表明,开放获取是将科学家研究成果影响力最大化的一个最优选择,将成为今后的出版业发展方向。


开放获取优势真的存在吗?


比较OA论文或非OA论文的被引次数的中位数、平均值和H指数,发现所有三个指标中OA论文都显示出了相对于非OA论文的引用优势。平均来看,OA论文被引次数的中位数是非OA论文的2.3倍,平均值和H指数分别是非OA论文的1.8和2.3倍。


开放获取引用优势基本不会随着论文发表的年数而衰减。发表时间较晚的论文,如2015年发表的OA论文被引次数的中位数约为3次,非OA论文约为1次。而随着发表时间的增长,OA论文的被引次数的中位数也随着线性增加,平均每年增长3次,非OA论文平均每年增长1次左右,2011年发表的OA论文的被引次数中位数已达15次,非OA论文为7次。OA论文相对于非OA论文的优势基本不变。这一结论在平均值、H指数的指标下也得到了验证。


开放出版的春风先吹向谁?


显然,开发出版是增加论文被引次数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出版模式,因其封闭获取和定价过高,在开放出版模式的冲击下,必将进行相应的转型。


OA论文的占比与学科具有相关性,不同学科中的OA论文占比不尽相同。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医药卫生等领域,OA论文的比例最高,大约为论文总数的72%。而在社会科学领域,OA论文的占比为58%,人文学科的OA论文占比为55%,相对较低。在各学科内部,不同子领域的OA占比也会有所不同。


在不同的研究机构,OA论文占比也略有差异。在Susanne Mikki等人的研究中,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Norway)和挪威北极大学(University of Norway,UiT)的OA论文比例较高,占总量73%,最低的大学是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TNU)。OA对于研究机构科研基金的分配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所有受访机构均存在很强的OA意识。


OA的前景广阔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相关的科研资助政策,来支付本国学者发表OA论文的费用(例如,Plos One是 OA 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收费约10000人民币)。


中国的科技期刊发展起步较晚,与世界顶级期刊相比,其规模和影响力尚不能望其项背。开放出版的模型已经出现,但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我们不如参考学习一下挪威是如何进行开放出版的:挪威政府和主要资助机构要求,所有由其资助的科学论文必须在出版之日开放,直接或通过机构间接刊登在期刊网站上。


开放获取这种知识免费的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比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即时传递学术信息,因而,正在慢慢地改变着学术界知识付费模式的游戏规则。


参考文献


Mikki S. Scholarly publications beyond pay-walls: increased citation advantage for open publishing[J]. Scientometrics, 2017,113(4):1-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98364.html

上一篇:对高校性骚扰说不
下一篇:你在研究科学,有人在研究你
收藏 IP: 58.250.200.*| 热度|

4 吕洪波 姚伟 黄永义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