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已有 3037 次阅读 2015-3-11 06:54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读刘兵新人文主义的桥梁——解读萨顿科学的生命”》有感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武夷山

科技日报/ 2002 / 08 / 02 /

 

不朽的科学史家萨顿逝世于1956 , 但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他的巨大影响因特网是20 世纪90 年代之后才获得大发展的, 因此, 越是晚近的学术人物, 越容易在网上获得较多的反映我用GOOGLE 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George Sarton在西文网站上检索出1460 项结果, 在中文网站上检索出3750 项结果, 合计5210 1995 年逝世的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西文网站上有5750 项搜索结果, 中文网站上有5360 项搜索结果, 合计11110 萨顿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新人文主义的桥梁——解读萨顿科学的生命”》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名家解读经典名著丛书(1 )中的一本书, 也是该辑10 本书中唯一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较为密切的一本书, 其它9 本分别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丛书的出版说明写道,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 阅读他们(指丛书的作者——本文作者注)的解读作品, 或许比直接阅读经典更重要 笔者对于这一点是万万不敢苟同的刘兵在书名中用了桥梁二字, 想必他是十分重视桥梁的功能的优秀的解读性作品的最重要功能, 应当是激起读者对原著的兴趣, 从而毅然抽出时间去认真研读原著于是, 解读性作品便是在读者和经典之间架了桥

好在刘兵的建桥意识建桥技能都很强, 因此, 读了本书后, 读者多半会满世界寻觅萨顿的科学的生命和其它著作在本书第一章, 刘兵首先介绍了萨顿之前的科学史学科状况, 为萨顿的登场作铺垫第二章描述萨顿其人 , 这是为科学的生命的亮相作铺垫这里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细节, 例如, 为了对从古代到近代的科学发展及其背景进行扎实的研究, 萨顿学习了多种语言,包括拉丁文希腊文英文法文德文荷兰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瑞典文土尔其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和中文第三章至第六章, 是对科学的生命的解读可惜, 从章节标题上无法一眼看出, 何时从铺垫阶段正式进入解读阶段了

本书标题中的新人文主义 , 是萨顿毕生的理想, 它指的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人文主义, 或科学的人文主义萨顿的学术活动就是要实现全部知识的综合 笔者也十分心仪这样的理想事实上, 各种综合都是以多样性的存在为基础的如果, 存在的一切都是单一雷同的, 便没有什么综合可言因此, 保护和培育各式各样的多样性是极其重要的生态上若没有多样性, 生态环境就易于恶化甚至崩溃;政治上若没有多样性, 就易于形成专制的局面;文化上若没有多样性(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 英语独尊, 都是文化上缺乏多样性的表现), 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发育就易于畸形而不健全,从而影响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在萨顿的时代, 虽然多样性这个词还不那么时髦, 但他肯定认可这样的思想正因为如此, 萨顿才倡导四条指导思想 , 即统一性的思想, 科学的人性, 东方思想的巨大价值, 对宽容和仁爱的极度需要可以看出, 这四条与多样性的思想或多或少是吻合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萨顿毕生致力于 把各种观点视角和方法综合起来进行科学史的研究 , 而且, 他不是单纯为研究科学史而研究科学史, 而是使用最好的科学和历史学方法, 去决定和校正前进的方向(科学的生命159 )如今, 全世界在科学元勋(Science Studies , 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研究等将科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研究领域)大旗下奋斗的许多学者,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像萨顿这样的大师的感召本书作者刘兵有一本书叫驻守边缘, 这个书名就反映了他为实现学术理想实现知识的综合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壮志有萨顿在前头开路, 有越来越多的刘兵们在后面跋涉, 新人文主义之路虽漫长崎岖, 但毕竟指向光明的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73579.html

上一篇:一种语言现象----动词成为方位词
下一篇:田松博主将作报告:末日之霾,风吹不散,《穹顶之下》的多重解读
收藏 IP: 1.202.73.*| 热度|

10 许培扬 钟炳 郑学军 张忆文 李雄 李本先 王铮 曹俊 俞立平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