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三种理想类型的科学身份 精选

已有 6415 次阅读 2014-5-8 06:18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三种理想类型的科学身份

武夷山

 

科学家对公众说话时,以什么身份说话?代表谁?科学家们自己可能都未好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Science Communication(科学传播)杂志2013年第6期发表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传媒、认知和传播学系系主任Maja Horst女士的文章,A Field of Expertise, theOrganization, or Science Itself? Scientists’ Perception of RepresentingResearch in Public Communication(代表专业领域、机构还是科学自身?科学家对于公共传播中如何代表科研界说话的认识)。作者对20名处于科研前沿(根据其最近3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的情况做出的判断)的丹麦科学家做了深入访谈,概括出科学传播中三种理想类型的科学身份,见下表:

 

代表模式

专业领域

专业化科研机构

作为社会设制的科学

科学家的角色

专家

科研主管

科学卫士

传播内容

事实性知识

知识产品

理性与科学方法

质量标准

是否正确?

是否能为机构品牌增光?

是否给公众带来更多启示?

受众

目标群体

利益相关者各方

公民

动机

有传播科学事实的义务

科学传播是科研主管角色中的应有之义

个人使命感

学习

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做中学

能力获取

以角色模型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博主:我觉得,每个热衷于科学传播的科技人员,应该给自己做个定位:你主要是作为专家、科研主管还是科学卫士来对公众说话?定位越清晰,可能传播效果越好。同样,公众也可以试图判断,自己面对的传播人士属于哪一类?你若只想了解科学知识,听听专家怎么说就可以了;你若想知道面对一个涉及科技的重大社会问题该如何进行个人决策(例如,美国加州的一个居民,在“转基因食品是否需要强行标识”问题上如何投票?),则应该听听以上三类科学传播人物的意见,还要考虑科学界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92334.html

上一篇:[转载]中国古代究竟有哪几项大发明?
下一篇:《中国的智慧》摘抄(五)
收藏 IP: 1.202.81.*| 热度|

30 许培扬 钟炳 刘立 陈小润 曹聪 宁利中 杜波波 李伟钢 赵新铭 王春艳 李泳 史晓雷 庄世宇 强涛 王利文竟 陆俊茜 李冰 彭真明 李健 张骥 俞立平 韦玉程 赵斌 曹俊 王启云 孟津 章成志 xqhuang luxiaobing12 lily196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