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科学传播,我们用心在做

已有 3164 次阅读 2011-7-8 11:32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传播,我们用心在做

 
评委们在现场交流李芸/摄影
 
没有中国出版政府奖的高规格,也不如文津图书奖那般全面,更比不上新浪好书榜参与者众多,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推选活动,恰似歌里唱到的那棵“小草”。八载探索奋争,就这样风雨兼程,并且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与品位——在众多科普图书中寻觅佳作,引导公众理解科学,倡导科普图书从单纯的科学普及向创建科学文化的方向转变。 如果把今天中国的科学传播比作是姹紫嫣红的大花园,那么谁又能对草之青绿的映衬视而不见?
 
□本报记者 李芸
 
6月28日,2010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评审会在科学时报社举行,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刘华杰、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晓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武夷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以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尹传红参与了本次推荐活动的评审工作。
 
在三个小时的评审现场,评委们有探讨、有论争,有思考、有点评;也不乏诙谐的对白,会心的调侃。
 
“上桌”的都是“好菜”
 
在科学时报社会议室圆桌上摆着的科学文化类图书并不多——50本,让初入会议室的评委感到疑惑,2010年出版的科普图书就这些吗?当评委们仔细浏览了图书后才发现,本次进入终评的图书都经过了科学时报记者的再三挑选,不仅本本有质量,更是涵盖了2010年一年来的优秀科学文化图书。
 
与前几届参评图书以出版社选送为主不同,这次进入终评的图书还包括由专家推荐的图书,以及科学时报记者主动向出版社报书目征集而来的图书,因此“上桌”的真可以说都是“好菜”。下面记录的,几近是评委们在评审会上发言的“原生态”。
 
武夷山:首先应该肯定科学时报记者的工作方式,他们把图书过滤了好几遍,因此进入终评的图书含金量都比较高,也大大提高了评委的工作效率。
 
刘兵:细看2010年的参评图书,可以感觉到科学文化类图书的发展渐趋成熟,其表现之一是类型齐全,不仅有具有史料价值的《李元访谈录》,有《贝时璋传》、《钱学森》这样的人物传记,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百年追寻》,有知识普及类的《植物的识别》,更有带有反思意味的《复杂社会的崩溃》、《路西法效应》等。
 
李大光:我参加过多次科学图书的评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学时报社组织的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推选活动,对比其他科学图书评奖甚至一些国家级图书的评奖,种类要全,档次也高。2010年的科普图书我整体感觉还是翻译要优于原创,像《复杂社会的崩溃》、《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这样大手笔、大思考的图书在国内还没有出现,国外做科普的创意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刘华杰:今年参评的图书总体质量不错,科学时报记者事先做了很好的工作。能够看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在用心做科学传播,用心和不用心的区别很大!像《百年追寻》、《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李元访谈录》、《天赐》、《极化的发展》这样的好书,有工作量、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有作者的一片心意。这片心意在以往大量的科普图书中是很难找寻的。
 
尹传红:目前在所谓的三大科技报中,唯独科学时报辟有一块“读书园地”,散发出一缕书香,这一点特别让我感慨;而且,读书周刊坚持10年之久,还能把优秀科普图书推选活动延续下去,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这项工作的意义笃定会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
 
七嘴八舌话佳作
 
经过数轮投票,10本图书荣膺2010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获奖名单附后)。10本图书中有《天赐》、《复杂社会的崩溃》、《路西法效应》、《技术与发明》这样的图书票数较多、毫无悬念地当选,也有《植物的识别》、《恐龙足迹》、《李元爷爷带你游星空》等图书由于形式及版面编排等原因被评委割爱,更有《上帝的迷思》这样的图书引起了评委的争论。
 
刘华杰:我特别推荐《百年追寻》,这本书是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研究员印开蒲,沿着100年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走过的路线,用照片一张一张地去再现威尔逊当年镜头中的景物,体验跨越百年的旅程。我欣赏印开蒲的创意,我更欣赏做这件事儿的态度,他说:“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事并不多。而遇上一件自己喜欢的、又能够做好的事情就更难。”他还说,顺利地完成这个心愿,“那我的一生也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这本书的分量很重。
 
刘兵:我推荐《路西法效应》,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71年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2007年,他撰书详述其事,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30多年来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本书给人触动和深思,让我们反思生活,反思生命。
 
而来自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的迷思》,我坚决反对。道金斯是一个极具有科学主义色彩的人,在《上帝的迷思》中也充斥着他一贯的观点。
 
刘华杰:我同样不欣赏道金斯,他精通科学又能言善辩,但就像他在他的代表作《自私的基因》中伶牙俐齿地为人类的自私做辩护、把异端当成正统一样,《上帝的迷思》宣扬的唯科学主义是我们不赞同的。
 
尹传红:我不这样看。道金斯的观点和文字固然尖刻犀利、咄咄逼人,但并不极端、偏颇。相反,他讲道理、好争辩,知识丰富,思辨力极强。这也正是我欣赏他并乐于向他学习、借鉴的地方。
 
江晓原:这次入选的科普佳作,像《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复杂社会的崩溃》、《极化的发展》、《路西法效应》都体现了我们的理念,我们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很明确。我们希望通过纵览这些科学文化图书,能让公众对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对科学有所反思。《极化的发展》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的著作,主要从农业角度说明了当前以石油资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的弊端,并且指出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农业文明也将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灭亡。
 
而《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则是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讨论,发布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今天和未来。
 
尹传红:我对这次入选的《大众科学指南》印象不错。其作者约翰·格里宾乃英国当红科普作家,我们都是阿西莫夫迷,所以这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书的导言中格里宾很不谦虚地写道:“尽管我感觉到阿西莫夫的灵魂正在我的身旁,关注着这项知识面广泛的工作(我希望他抱以赞许的目光),但这本书并不是服务于我个人的指南,而是几乎适合于每一个人的科学指南。”
 
此书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以娴熟的技巧和细腻的文笔,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将物理、化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熔于一炉,作了精湛扼要的概述,构成了一幅连贯的关于宇宙及其万物的宏伟画卷。这也体现了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不同的科学知识是互相关联的。由此而形成的科学的世界观堪称人类智慧的伟大成就,而广阔的视野较之于对细枝末节的过分关注,无疑更能彰显这一成就的理性之光。
 
8年走来不容易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间,科普佳作的评选已经走过8年历程。作为一个非官方的奖项,能存在8年,并一如既往地保持它的品位、坚持它的理念,实属不易。
 
2003年,该奖项设立之时,被定位为一个非排他的“民间奖”,并有学者看到民间奖的性质以及操作方式正在成为或即将成为未来奖项的主流,乐观地认为该奖项会越来越被看重。同时这又是一个“学术奖”——是志同道合、理念一致的学者视野中的科普佳作。更重要的是,该奖项可望成为一个导向,引导公众理解科学,倡导科普图书从单纯的科学普及向创建科学文化的方向转变。
 
8年来,这些都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在2010科普佳作评选之后,评委们畅谈了几年间的心得与感受。作为新加入的评委,尹传红也表达了对该奖项的看法和期望。
 
江晓原:一个小众类图书的评奖能坚持了8年,是我们作者、出版社、读者共同扶持的结果,我想我们还会始终如一地做下去。我建议在科普佳作评选10年之际作一个总结,梳理这一历程能对这个奖项有更全面的思考,这也是中国科普图书出版的一个侧影。
 
刘兵:和参加其他科学图书评奖相比,我感觉在这里挑选的余地要更大,这是因为很多图书评奖,科学只占其中一类,而这个奖项更有专题性,专门关注科学文化,并更集中地体现某种理念。
 
有人说我们评委的观点过于趋同,会不会让该奖项有失公允。我想若是一个奖项的评委观念差异过大,这个奖会很难评出来,即使评出来也会是一个极度妥协的结果,反而更加没有意义。公平不公平,重要的不是评委观念的同一,而是应该有更多类似的评奖,奖项宣扬的理念可以更多元。
 
尹传红:从这次评审看,即便是观念趋同的评委,对同一部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反拧”的意见。这样的“评审生态”,我觉得挺好。正如生物的多样性带来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一样,文化的多元化无疑也将拓展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认识事物的思维空间。有争议其实不是什么坏事,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这也是对文化的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
 
武夷山:我想提个建议,因为我们这些评委由于个人志趣等原因评出来的书都会偏科学文化一些,低端的、科学知识普及类的书我们了解得比较少。我想,今后科普佳作的评选是不是还可以增加一些方式,或者让读者在科学网上投票选出数本,再加上专家推荐的一些,这样可能会更全面。
 
刘华杰:越来越多的人在用心做科学传播,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信息,也许预示着中国科学传播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对科普也好,对科学传播也好,不要抱怨,而要从自己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看看自己给这个领域增加了什么,带来了什么,哪怕只是一块小石子。
 
《科学时报》 (2011-07-07 B1 读书周刊)
 
2010年度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年度推荐书目
(排名不分先后)


 
1.《复杂社会的崩溃》 ,[美]约瑟夫·泰恩特著,海南出版社
 
2.《李元访谈录》,李元口述,李大光、陈曦访问整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3.《大众科学指南》,[英]约翰·格里宾、玛丽·格里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极化的发展》,周立著,海南出版社
 
5.《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刘兵主编,张亚力绘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百年追寻》,印开蒲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7.《路西法效应》,[美]菲利普·津巴多著,三联书店
 
8.《技术与发明》,江晓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9.《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美]凯文·凯利著,新星出版社
 
10.《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天赐》电影摄制组编,科学普及出版社
 
《科学时报》 (2011-07-07 B1 读书周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62954.html

上一篇:阅读文艺作品的点滴笔记
下一篇:[转载]寂静的房子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3 井然哲 赵凤光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