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读李泽厚《世纪新梦》

已有 5021 次阅读 2011-1-20 07:00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office

读李泽厚《世纪新梦》

武夷山

 

该书是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

李泽厚说:

人历史性地生活在与他人共在的空间化的时间中,却让这些空间化的时间经验进入艺术凝炼,它们超时间而永恒常在,而使后来者的人性情感愈益丰足,这就是“德不孤,必有邻”,这就是“变易中的不易”。

博主:人类要可持续发展,就更需要“永恒常在”的事物。因此,科学与艺术的相对地位,可能会发生转变。

 

该书151152页:

“打碎了重来”固然痛快,但“打碎”本身就代价高昂,多少头颅多少血;而“重来”就更不容易了。历史证明,“重来”了许多次,并不一次就比一次好,有时倒恰好相反。我曾说过,教育部佥事周树人可去平政院控告教育总长章士钊并且胜诉,国民党时代就未必可能了,以后便在“不可思议”之列。

博主:过去,报纸杂志开了天窗,读者还知道某处有文字被删了。现在,技术手段发达,网络系统能够自动过滤“敏感文字”。真是“今胜昔”啊。

 

275页:

我搞的一些概念,从“积淀”“实用理性”“儒道互补”到“西体中用”“救亡压倒启蒙”“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等等,总是遭来批判,只有“乐感文化”“文化心理结构”这两个概念还没见人批判。

博主:能提出上述任何一个激发了无穷讨论、启发了众多灵感的概念,都非常了不起了!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06074.html

上一篇:物理学家喜欢音乐的历史渊源
下一篇:诺奖得主愿意如何被世人记住?
收藏 IP: 219.142.128.*| 热度|

20 陈国文 刘进平 李泳 李学宽 侯成亚 蔣勁松 王安邦 吉宗祥 刘洋 柳东阳 刘钢 卫军英 王力 陈绥阳 武京治 罗帆 杨文祥 colorfulll xqhuang small03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