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缅怀中学母校图书馆的朱萱英老师

已有 4281 次阅读 2020-11-8 09:04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缅怀中学母校图书馆的朱萱英老师

武夷山

 

    我在发表于《中国教师》2011年第21期的“建议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多读科普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12377.html)一文中写道:

   “我初中时,经常到本校图书馆去借科普书。图书馆的朱萱英老师见我对科普书感兴趣,就主动向我推荐《怎样识星》(程廷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我借来这本书后,对照着星空观察阅读此书,对大自然的惊异感和敬畏感烙在了心头。虽然我日后没能成为天文学家,但成了科普书的终生爱好者”。

    今天在中学母校校友会办的《校友通讯》上获悉,朱老师已经仙逝。作为众生受惠于图书馆的读者,在此我向自己接触过的第一位图书馆员朱老师的逝世表示诚挚的哀悼。

    下面是《校友通讯》上的消息(多数照片无法转载)。


沉痛悼念朱萱英老师



朱萱英(1927--2020



在朱萱英同志告别仪式上的致辞

2020年10月30日

 


校党委书记钱汉平老师致悼词

各位朱萱英同志的亲属和亲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朱萱英同志的告别仪式。我谨代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离退休协会、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对朱萱英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对朱萱英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对关心热爱朱萱英同志的各位亲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离休干部朱萱英同志因病于2020年10月28日14时51分不幸逝世,享年94岁。

朱萱英同志1927年2月出生,1948年1月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简师,之后曾于1949年7月至1951年1月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54年至1955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科,1955年至1956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科。

1949年4月浙江海宁硖石解放,朱萱英同志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教工作。先后在海宁郭店小学、硖石横港桥小学、硖石中心小学任教。1951年1月至1954年7月在苏北泰州军分区(后改为扬州军分区)担任文化教员。1956年8月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科毕业后,留中文系担任助教,1958年8月至南京师大附中工作,先后担任语文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职务,直至1984年3月离休。1951年至1954年在苏北泰州军分区(后改扬州军分区)当文化教员期间,因工作努力,成绩良好,立三等功四次。1953年夏因工作成绩优良立二等功一次。在南京师大附中工作期间,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

朱萱英同志长期奋斗在中学教育、教学一线,取得了显著成绩。她业务基础坚实,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活,教学效果好,对工作认真踏实、待学生温和负责,是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好老师。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岗位上,朱萱英同志能积极钻研图书馆的管理业务知识,在人手少、工作负担重的情况下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从采购图书、开放学生借书处、开放学生阅览室、图书介绍、图书分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学校图书馆不断为教学服务。朱萱英同志曾多次在市里介绍图书馆工作经验,在她负责图书馆工作期间,1982年和1984年,我校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市先进。

朱萱英同志退休后,积极参与策划南师附中桃李阁的建设以及校史馆的创建。她在校友会工作十五年,筹备南师附中90年校庆和100年校庆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突出。

朱萱英同志从事学校教育教学与服务工作35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现实生活中,朱萱英同志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着高尚的品德。她为人谦和,胸怀宽广,正直忠厚,她用她的慈爱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朱萱英同志已离我们而去了,对于每一个爱着她的人和每一个她爱的人来说,都是万分悲痛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朱萱英同志,安息吧!

 


陈庆致答谢词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参加我母亲大人的告别仪式。

感谢大家在我母亲生前给予的关心与爱护。我谨代表全家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我最挚爱的母亲朱萱英于202010281451分,因病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享年94岁。今天,我们全家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沉痛悼念我的母亲。

母亲于19497月参军,从事文化教员工作,曾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转业后先后工作于南京师范大学和南师大附中。退休后,又在附中校友会继续工作15年。母亲由于认真勤恳,任劳任怨曾多次获得表彰。她待人诚恳,和蔼可亲,在附中有良好的人缘是有口皆碑的。

我一直以为,母亲的离去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她一直那样的健朗、那样的充满活力、那样的诙谐、那样的乐观。但是,时间一直是如此的残酷无情。她陪我们走了很多年,但当她离开我的时候,我们依然觉得难以忘怀她的背影、她的一举手一投足、她的笑容。

母亲走了,她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

最后,我再次代表全家对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来送老人最后一程表以深深的谢意。

谢谢大家!

敬爱的母亲大人安息吧!

               答谢人朱萱英之子 陈庆


                          吕鸣亚老师(中)慰问朱萱英老师之子(右)之孙(右)

 

告别仪式于10月30日上午在西天寺南京殡仪馆举行

 


朱萱英老师之女陈跃献花诀别

[音容宛在]

 

1942年(大约是15岁吧)

 


朱萱英老师在扬州军分区任文化教员时的照片

 


朱萱英老师在扬州军分区任文化教员时的照片

 

朱萱英老师在扬州军分区任文化教员时的照片

 


朱萱英老师在泰州军分区文化大队荣立二等功证书

 

朱萱英老师在泰州军分区文化大队荣立三等功证书

 

朱萱英老师与丈夫陈恒泰(1955

 

1984年朱萱英老师获颁离休证书

1989年朱萱英老师荣获“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证书

 

2002年南师附中100周年校庆时朱萱英老师与金引璋老师(时年93岁,108岁去世)。二老曾是图书馆同事

 

1993年与奥数金奖得主沈凯(2)合影

 

1993年与奥数金奖得主沈凯在巴金铜像前合影

 

2004年朱萱英老师与校友会秘书长汤春妹老师(后右)护送退休百岁杨一青老师参观校园

 

2008年朱萱英老师(右)许祖云老师(左)在东二楼(现为南京鲁迅纪念馆)前与来访校友合影

 

2008年朱萱英老师(左2)许祖云老师(左1)在校友会办公室与来访校友座谈

 

20061111

 

2014年在吕鸣亚老师家。左起:钱启珍(今年94岁)、戎克勤(新四军老战士,离休干部,今年101岁)、李德群(吕鸣亚老师夫人,今年94岁)、吕鸣亚(校友会顾问,今年92岁)、朱萱英老师、夏雁平老师(今年93岁)

 

2019年荣获共和国纪念章

[缅怀在心]

怀念朱萱英老师

许祖云

校友会初创时期,朱萱英老师就是主力成员。她负责收发信件并登记校友的信息。每天她都是早到校友会办公室开门开窗打扫卫生的第一人,也是傍晚下班关门上锁的最后一人。

1980年吕鸣亚老师主持校友会工作,筹措树人奖学金,那时由朱萱英老师提供校友名单与信址,由季廉方老师执羊毫毛笔用季氏行书一封一封致函海内外各届校友,再由朱萱英老师装好信封去邮局发出。每有校友回信,朱萱英老师必登记在册。后来与校友联系日多,为方便检索,朱萱英老师仿图书卡片的作法,将每位校友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届别、工作单位、职称、主要贡献、电话、住址等写于卡片上,依姓氏笔划分类打孔装入抽屉式的木柜之中。后来印制的《校友录》皆源于此。

1981年春,筹建校史馆,先在原先建国院东头的保管室开始陈列一些校史照片与校友事迹。后又迁至原化学实验室(旧校史馆)展示校友事迹图片(时称人物志),吕鸣亚老师统筹,朱萱英老师提供资料,季廉方老师行书上版。此处校史馆历时10年,直至2002101100周年校庆才在新建的校史馆重新布展开馆。

朱萱英老师在旧校史馆工作

 

朱萱英老师(左)许祖云老师(中)在旧校史馆接待1945届贵阳马鞍山国立十中(原抗战西迁之中大实校后身)万先俊校友

朱萱英老师离休后在校友会工作期间特别关注校友的信息。在校友会筹建胡风铜像时,她查阅《胡风全集》读到胡风去日本的邮轮上看到他的东大附中国文老师穆济波的夫人秦德君与茅盾私奔。后来又读到梅志作序的秦德君写的《火凤凰》,其中一再斥骂其前夫穆济波。朱萱英老师与我议论此事,引起我对穆济波其人其事的关注。穆济波在东大附中任教期间,自编国文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影响全国,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又积极参与并支持廖世承校长主持的道尔顿制试验,培养过诸如张光人(即胡风)、杨超等杰出学子。穆济波还是少年中国学会的早期成员,与张闻天、恽代英、蕭楚女多有交集。当年东大附中的名人演讲,多是穆济波出面邀请来的。

朱萱英老师深暗现代文学。她1956年南师中文科毕业后留校做著名诗人吴奔星教授的助教。吴奔星教授被打成“右派”下放徐州师院,朱萱英老师旋于1958年下放南师附中图书馆。同时下放南师附中保管室的南师原教务长“右派”赵定。下面这张合影可见朱萱英老师对其大学母校的眷念。

19992月朱萱英老师与南师旧友在南师(现为随园校区)大门合影

  朱萱英老师在校友会曾与我说过她认得不少南京军区干部子女的父亲,其中还有好多位将军。当时我没有细问,直到这次告别仪式上钱汉平书记念到:1951年1月至1954年7月在苏北泰州军分区(后改为扬州军分区)担任文化教员。”我才猛然想起她教过好多位将军。后来落实政策,朱萱英老师恢复离休干部身份与待遇。其辛苦大半辈子抚育的一子一女也都事业有成,过上了幸福的晚年。

 

2020年春节抗疫期间在家中合影

朱萱英老师离我们而去了,她轻言细语、缓慢稳重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感谢陈庆老师提供的照片)

 


1967 届书法家戴乔奇挽联:

近朱者赤卌载捧心育俊杰

怀萱人宁九秩归队会群英

                   忆朱萱英老师

                                李宗铮

     1028日下午,我去拜访一位曾在附中工作过多年的老教师。回忆往事时,谈到许多当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附中老师,其中就提到朱萱英老师。交谈期间,突然接到夫人的电话,告知朱萱英老师两个多小时前刚刚仙逝的噩耗,一时我无语凝噎……

  我是1970年底来附中(当时叫鲁迅中学)做教师的,19722月正式担任班主任工作并教两个初中班的语文。那时我的水平很差,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语文教学工作。除了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唯有起早贪黑,抓紧自学,图书馆成了我的主要学习阵地之一。那时除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有空我几乎就跑到图书馆,在那儿看书、备课。那时苏万物老师除了上课并兼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里还有樊星白和朱萱英老师。这三位老师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前两位老师这里略去不说。简单说一说朱萱英老师对我的帮助。

那是近50年前的事儿了,许多事情的细节都已模糊,但朱老师对我帮助的概况,我依然记得。

朱萱英老师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热情干练的人。操着一口方言音明显的普通话,说话的语速也挺快。一张口就称我这个小年轻李老师、李老师的,那时年龄大的或年轻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喊我小李,而她这位前辈老师如此尊重我,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她不仅礼貌,而且热情、耐心、认真。当我翻阅工具书,查找资料时,她总是耐心地为我提供帮助,有时还对我进行指导。她的话常常这样说:李老师,你看这个书是不是你需要的?”“李老师,这个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李老师……”她的话语不仅让我感到温暖,也感受了她在这方面的专业造诣(其实那时我对她学的什么专业并不知晓,在那个年代也不便细问),对我这个迫切需要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年轻教师来说,帮助匪浅!有时上课预备铃响了,我匆匆赶往教室。当我再次回到图书馆时,我之前坐的位置的桌面上,可能厚厚的工具书中已经夹上纸条放在那儿了。我一打开,就能看到我之前提出要查的内容……落笔至此,我的眼眶湿润……朱老师呀,当年我只是当面对您轻声地说谢谢。如今您走了,您以九十多岁的高龄离开了我们,我在心底里高喊:谢谢您,朱老师!我会永远怀念您!

                    20201029日晚

 

怀念朱萱英老师

        ——忆在校友会工作期间对朱老师的点滴印象

                               耿国珍

     我是1970年到附中工作的,到校不久就认识了朱萱英老师。但那时只是点头之交,只是觉得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真正和朱老师密切接触、共同工作是在校友会工作期间。

 我是1996年到校友会工作的,那时就和朱老师接触比较多,那时她已退休,我还在职。朱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工作认真、细致、负责、为人谦和。校友会的工作比较琐细,接待校友、查找资料、登记材料、筹备校庆、筹建校史馆……朱萱英老师是附中的老人,对附中的历史熟悉,许多人和事,虽然过去许多年,她依然记得,她就是附中的活字典,这对做好校友会的工作大有帮助。

 登记校友联系方式等情况时她一丝不苟,发现可能有误时,她会反复核对确认。整理校友会资料时,她发挥多年在图书馆工作的经验特长,把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筹建校史馆时,她对自己经手的材料、实物都认真仔细查看、分类、标注。在迎接校庆的日子里,年龄比我大两轮的朱老师,和我们一样加班加点地忙碌着,从不叫苦叫累。不图名,不图利,在校友会工作完全是义务的,是出于对附中和校友的深厚感情。在校友会和朱老师共同工作期间,感觉朱老师工作认真、待人诚恳,性情率直且热情。特别是我初到校友会时,对很多旧事及老一代校友的情况知之甚少,朱老师就主动耐心告诉我,还经常夸奖我,鼓励我。遇到有些我不方便讲的事,朱老师就帮我说。这样我很快熟悉了校友会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她对我有很多关心和帮助,她很强的亲和力,我也一直很尊敬这位前辈!附中的发展,校友会的今天,朱老师有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如今朱萱英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感伤,怀念,也为她高寿而感到欣慰。

朱萱英老师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201029日于上海

 

沉痛悼念朱萱英老师

徐昭武

 

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朱萱英老师。朱老师态度谦和、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她爱憎分明、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她克己奉公、生活节俭,艰苦朴素。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让人难以忘怀。

我到附中工作不久,因备课需要,常常要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只要向朱老师提出自己的意和需求,她总是滔滔不绝的向我解说有关文学史及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并如数家珍的介绍馆藏书刊,且很快就从书架中取出摆在自己的面前。让我一次次地深受感动。可见朱萱英老师学养深厚,待人真诚,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朱萱英老师数十年的图书馆工作,是附中图书馆的建设的有功之臣。她十分重视图书馆的藏书功能,尽力收藏图书的不同版本,以致今日我们还能看到解放初期甚至解放前的一些图书的收藏。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间,一度妖风起,大破四旧,把图书馆的书整车整车的运到废品场化为灰烬,附中图书馆损失惨重。而朱老师却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护着珍贵的整套《新青年》杂志不放,说这里面有毛主席的文章,这不是四旧!坚决不让拖走。最后与破四旧的红卫兵达成一致意见,就是将这一套多的《新青年》杂志寄给北京图书馆保存,这批稀有的文物,至今被国家图书馆珍藏着。朱萱英老师保护文物功不可没!

离休后的朱老师一直在校友会工作,当时正处在初创时期,事无巨细都是亲力亲为,当时都是手工操作。那么多的往来信件资料和捐赠,她都细心记录整理,接待校友更是耐心细致,深受校友们的爱戴。校友会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了朱萱英老师深深的脚印!

南京鲁迅纪念馆筹建期间,有一天,我在校园里遇到朱老师,谈起筹建的事他向我介绍,校图书馆还应该能找到一些初版的鲁迅著作,并谈及过不久的吴奔星教授及其往事,他曾是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长,为建南京鲁迅纪念馆多次呼吁而未果,朱老师称赞我们做了件有意义的事。他还向我介绍了吴奔星教授上课的激情表达,这以往我也亲身感受过,因此,留有很深的印象。

最后一次见到朱萱英老师是在一年多以前一次退离休老师聚会时,又谈到《新青年》的事,她说,当时,北京图书馆是有收条寄回的。这件往事引人长想!

朱萱英老师,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最后。借吴奔星教授的一首诗,告慰朱萱英老师在天之灵!

                                   

吴奔星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20201030

 

妈妈一样地、轻轻的话语声

1968届高一甲李维民

 

从初一到高一,我在已故的金引璋老师和朱萱英老师的指导下,课余时间在附中图书馆担任了整整四年的班级图书干事。从建国院到新大楼,每周三下午为全校同学服务,或在阅览室或在借书处或在书库。借、还书,编书目号,登录卡片以及修补旧书、装订报纸杂志等等,我学会了不少本领。

同时,我也有了大量阅读书籍的便利,遨游书海广泛涉猎,开拓了我的眼界,积淀了知识的底蕴。

爱书之人长寿!在古稀之年的今天,我清晰地记得金老师说一不二的强悍性格与发自内心的爱才之心以及朱萱英老师那亲切温和的眼神,循循善诱地柔柔的语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偶遇比我高两届的娄玉兰(我俩曾搭档在高中阅览室值班了一年),聊起在附中图书馆的往事,不约而同都提起了朱老师那轻轻的话语声,妈妈一样地、轻轻的话语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57500.html

上一篇:域外新书——20世纪的谨慎原理:早期预警的迟到教训(2002)
下一篇:斯坦贝克论人性的矛盾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8 郑永军 许培扬 王安良 杨正瓴 周猛 刘炜 李学宽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