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开博十二年记 精选

已有 9423 次阅读 2019-4-25 07: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开博十二年记

武夷山


    今天是我在科学网开博12年整。

    截至2019年4月22日,本博客有23673246人来访过,与2018年4月22日相比,新增访问量3741889人次,即最近一年来日均访问量超过1万人次。12年来,日均访问量是5400人次,而去年4月22日,我计算出“11年来,平均每天有4900多人次来访”。一年过后,长时段内的日均访问量怎么可能提升500人次呢?显见得,机器点击次数很高。所以,莫要对访问量数据太在意,其中泡沫太多。

    一年来,新增490篇博文,每天平均发1.3篇(含转载)。12年来发文总数为7120篇,日均1.6篇左右。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因为退休后时间较为宽裕而多发博文,实现了总量控制。

    现有2887位好友,一年来新增55位好友,平均每天新增0.15位好友,即每周增加一位。可是,开博12年来,平均每天新增0.66位好友,即每三天增加两位。这主要是因为,科学网的新增博主人数和每天访问人数与早年相比大大下降,进入了“新常态”。已经有多位博主对科学网博客的“衰落”表示感慨。常言道,花无百日红。说科学网博客“衰落”恐怕是言重了,但科学网编辑部如何适应新常态,面对微信等更新型媒体的挑战,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似应提上议事日程。

    我知道,科学网博客一直有一群特殊的访客----媒体人士,包括报刊编辑、出版社编辑、微信公众号的创办者或运维者,等等。他们有的积极地在这里寻找潜在作者为其报刊投稿,或在其出版社出书,有的不断寻找值得在其公众号上转载的文章。他们与博主直接联系,科学网编辑部不一定掌握相关情况。除了与博文作者联系外,他们很少在科学网上发声。那么,如何借助这批媒体人的力量来提升科学网的影响?是可以思考的。至少,科学网可以向这些人做一次问卷调查,定量了解一下科学网博客的间接影响力。也许,某篇博文的科学网点击量只有几千次,但被某微信公众号转发后(然后有可能被很多微信群接力转发),该文的实际阅读量可达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上百万次。

     我非常感谢有不少博友多年来不离不弃。从我这边说,博客园地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是好的,但我从不以追求点击量为目标。以后者为目标,就要追热点,就会想什么题目会吸引更多眼球。而我想的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差别优势或独特优势?于是,我曾经大量介绍科学计量学的国际文献,因为自己是做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嘛。可是,林墨博主也在大量介绍科学计量学国际文献,而且他们的文风更活泼,更适应年轻人的喜好。那么,我就逐渐减少了这方面的选题。

     与此同时,我一直觉得国内对未来学的关注是很不够的,尽管我们国家一直那么重视计划和规划。我摘译的“未来学大事年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74749.html)中,没有一条与中国相关的事件,就说明中国未来学研究(不是说面向未来的实际工作)在国际上多么缺乏影响。中国未来研究会在80年代是多么火啊!那时的《未来与发展》杂志吸引了多少读者啊!如今呢,遗憾的是,《未来与发展》不再具有未来学特色,成了一个普通的管理类杂志。面对未来学研究不景气的状况,我多年来一直注意介绍国际未来学刊物上我觉得有意思的文章,今后也会坚持下去。如果今后在未来学领域也出现一个类似于林墨的博主,那我也可能会转移阵地。

    对于相处了12年的科学网,肯定是有感情了。我在博客园地里会继续耕耘,我的园子面积不太可能扩大,但园里的栽培品种则有可能调整优化。

 

 相关阅读

  

“武记杂货铺”开业周年(2008,4,2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3220.html

 

开博三益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37061.html

 

开博5年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65904.html

 

武夷山, 百万感言(2009,3,1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19576.html

 

开博6年整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83741.html

 

七年未痒,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87988.html

 

八年了,还得提一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84723.html

 

武夷山,千万感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9122.html

 

开博9年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72521.html

 

开博十年的最大收获之一:广交朋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0994.html

 

开博11年,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10747.html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75350.html

上一篇:非对称性概念在未来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转载]3M报告:“认为科学对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中国受访者仅31%”
收藏 IP: 1.202.78.*| 热度|

57 张忆文 杜建 李建国 孙颉 郑永军 张学文 张志东 吕建华 刘立 刘山亮 杨正瓴 冯大诚 刘钢 汪育才 王晓明 王从彦 王德华 程少堂 杨帅 周忠浩 晏成和 张海霞 刘光银 杨国立 黄永义 李威 韩玉芬 谢蜀生 姚伟 史晓雷 周浙昆 王安良 蒋继平 籍利平 姬扬 彭新宇 李毅伟 徐耀 戎可 任胜利 李士成 徐智优 苏德辰 梁发云 汪波 鲍海飞 王亚娟 郭新磊 王福涛 葛素红 李学宽 卢文全 谢力 惠小强 张奎勇 zjzhaokeqin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