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htfortrut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ightfortruth

博文

应该有人吼出科研工作者心中的苦闷了! 精选

已有 35623 次阅读 2016-5-19 00: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说明:本文可能有令各位感觉不适的内容,读前要慎重。本人只从事过生物医学基础科研,对物理、化学等其他基础学科状况并不甚了解,不知道本文观点是否适用。本文一开始题目是:《应该有人吼出(生物)科研工作者心中的苦闷了!》后来不同的人或评论或私信告诉我他们的学科也有这种状况,因此就把生物二字去掉了。

##############################################################

前言:本文并非是为了灌输负能量,而是希望指出现行科研模式的一些弊端,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仅属一家之言。并非为了严格论述证明某件事,只希望读到的朋友体会一下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否也有这类经历,这类感觉,与大家交流一下。另外,很多博友也指出了数学的重要性。我也想说,数学、计算机、和统计应该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必备技能。然而可惜的是,除了一些顶尖大学,大多数国内985高校的生物系(不知道其他学科是否也是),仅开设了两个学期的微积分。这对于现代科研,是远远不够的。我呼吁,在所有理工科学院,本科生应该至少学习下列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基本统计方法、数据结构、算法、和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学习了这些基本技能(工具),才能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得心应手,让实验设计的逻辑更可靠。可惜,现在大多数985高校的课程设置陈旧,负责课程设置的领导不知是不是肉食者鄙或者因为学校资源限制,迟迟没有进行课程改革。希望有能力的网友能让相关领导听到我的呼吁。

##############################################################


几年前来到美国一所顶尖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做科研。老板是大牛(虽然不是院士,但发过引用次数过8000的correspondingauthor的science paper,引用次数过千的paper也有几篇),实验室20人左右,专门负责配试剂、刷瓶子、帮忙做实验的实验员就有6,7人。


然后说我的经历:课题的内容与本文无关,因此就不说课题内容了。总之,用到一个质粒,2.7kb左右的基因。写邮件给世界上一直在研究这个基因的几个实验室借质粒。收到之后,测序,发现基因中有大段的突变(每个实验室寄过来的质粒都有)。然后感到吃惊,去跟老板聊,老板好像见怪不怪。。。然后,发现同校有一个HHMI的实验室也发过这个gene相关的paper,于是要来测序,发现有一个影响蛋白序列的点突变,经生物信息的同学预测,很可能影响蛋白功能。于是做了诱导突变,把这个突变再突变回正确序列。


第二件事就是,我的课题要用到实验室自己构建的一种细胞系。实验做了一年半了,结果怎么都不理想。有一天手贱,想着检测一下支原体吧。于是先用简单的DAPI染色,发现细胞质中的亮点比夜晚的星星都要绚烂。又用专门的检测支原体感染的kit来test,确认是支原体污染。然后,去问当初给我细胞系的韩国博后,他表示当时他就知道细胞被支原体感染了,而且,实验室所有的这种细胞系都被感染了。这是压垮我搞生物研究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他小事还有:找老板汇报结果。我老板人很好,会帮人修改ppt。有时候,重复的实验结果不一致,如果我放到ppt里,老板会很生气的说:你应该只放支持你理论的结果,如果你自己的实验都证实不了你的理论,你还指望别人能相信你?他会帮我把那些不好的结果删掉。。。。总之,此种打擦边球的事情还很多。


在那个研究所呆了两年,我就发现大家做实验都没有那么“仔细”:因为仔细的话,一个实验可能要几年也做不出来。而且,大家为了毕业、为了找工作,也都是各种打擦边球。我想,从事基础科研或者生物研究的朋友都对这个应该有所了解。另外,生物实验的随机性太大,每个人养的细胞状态都有可能不同,而且,可能你养一个细胞很久,以为它是某细胞系,可能它早就被污染的hela细胞所取代,变成了各种混合的细胞。这种事情都是实验中的具体细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能不能被重复,也就是说结果是否真实。但是,大量实验结果无法重复已经成了学术界、至少是生物医学界的共识。只不过没人愿意说,也没人敢说。


可能大家都以为,把耳朵堵起来,就听不到那铃声了吧。


所以,我几年前转行不做科研了:一方面是因为我没天赋没能力做这个;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感觉把生命浪费在这种垃圾游戏中不值得。

 

从那以后,虽然我还会偶尔关注学术圈论文,但我都是持怀疑态度。我认为大多数科研结果都是一群悲催博士博后,为了毕业为了工作而搞出来的一文不值的东西罢了。我虽然鄙视他们的论文,但我却理解他们。


几天前偶然看到了一条微博,虽然跟本文关系不大,但我还是贴上来了,和各位分享。





 ########################################

Update1: 又想到的一些:

感觉在美国的中国人科研热情普遍没有在国内的中国人高。在美国的中国人,很多都是朝九晚五混日子或者整天想着怎么转行;真正还对科研抱有热情和憧憬的很少。在国内的人呢,可能想着现在努力以后可以去美国深造,然后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发几篇CNS,然后回国当教授。。。。还记得,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海归长江学者来做招生讲座;我最后问他一个问题:你感觉为什么国内很难发CNS,而在美国就可以很容易发CNS呢?然后,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立刻纠正我说:在美国发CNS依旧很困难,只不过可能相对中国而言容易些。


####################################

update2:

偶尔还是会看我出国前本科呆过的实验室发表了什么最新的文章。发现实验室的几乎所有paper都是关于不同小分子激活了某一pathway,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然后发一篇paper。而这一pathway是老板在美国做博后期间做了些相关的课题。实验室的研究证明的都是同一条通路,只不过小分子不同。paper都发在很烂的杂志上。而且,没有任何的跟进研究。因为,一个小分子就是一篇paper,就可以让一个研究生毕业。我不知道做这种科研有什么意思。老板也曾对我说过,实验室做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反正跟癌症相关就能拿到钱。唉,做为纳税人,我真的心疼这些钱啊。不过,美国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我在美国的实验室超级有钱,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定试剂。有时候,打算做一个实验,定试剂。可是,试剂到了,却不打算做那个实验了。试剂就浪费了。一种试剂往往都几百美元。我一天有时候花掉的试剂钱就有一两千刀。而美国普通人月收入可能也就两三千美元。我认为,我退出科研界,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也是对纳税人负责。


####################################

update3:

我大学的时候,有学长对我说(或者在网上看到相关帖子):没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和天分,别做科研;家里穷,想有钱,也别做科研;科研太累,大多数人都是炮灰,一辈子做不出来啥,还过得苦逼。当时,正踌躇满志、想在学术界做出一番事业的我根本听不进去,只是认为是他们自己水平不够,认为自己绝对可以通过科研,做出重大发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也是够傻的。我不是喷入行的学生物的朋友,我是在抨击生物这个学科。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就是非常不靠谱的。整个体系也不甚科学。物理、化学的实验,只要条件控制的好,重复起来往往不会太费力。而生物的实验,变量太多,很难控制,得出的结论很难知道是否假象,也很难被别人重复。而且,这个学科主要是劳动密集:你智商再高,做不出来实验,也是扯淡。可是这个学科却吸引了一大批高智商的人去读生物的phd。可是,这些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擅长做实验啊,而且,做实验也用不到太多智商啊(相反,用到的是忠实于protocol)!所以,我认为这个学科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极少数高智商的人做老板,设计实验,让一些学历不是很高(我在美国见到的一些实验员甚至是高中学历)的人做实验。这样既缓解了经费问题,也不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唉,我真的认为这个学科烂透了啊!所以,当我看到有新人打算大学学生物追求科研梦想、或者有人打算来美国读生物phd的时候,我都会劝他们,别来!可是,他们听完我的话后,看我的眼神,就和我当年看那些师兄们的眼神一样,透露出了:“自己挫还抱怨学科”的信息。所以说,人生中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走不了。


###############################

update 4:对一位网友的回复:

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既然已经转行了,就不应该说生物这个学科的坏处了,免得仍在坑里的同学、朋友不痛快。临走了,再踹上几脚,显得不道德。

可是,直到有一天,我想到:真正感兴趣的人,我说什么都是刺激不走的;如果能被我刺激走,也是本身就不坚定的。我如果能帮他们下定决心,也算是功德一件;而且,劝走了那些该走的,留下的那些人的生活也会好过些;走了的那些人也不必每天受煎熬了,可以有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也是双赢。


######################################

update 5:

经常能看到生物或者医学类论文大规模撤稿的事件。国内国外的都有,烂学校和harvard、mit的也都有。更可笑的是,很多撤稿的论文在被撤稿时已经被引用成百上千次了(可想而知,把被撤稿件当成文章主要citation的文章,可信度也不高)。为什么生物和医学领域造假这么普遍呢?依旧是生物这个学科的问题:生物和医学往往以活物做为实验对象,而活物的个体差异巨大,又极易受环境影响,就算造假被发现,今后也可以把问题都归于那一批实验试剂或者实验对象上(反正死无对证)。而且,大多数的造假调查到最后,往往会由于证据不充分而不了了之。闹到小保方晴子那种地步的,少之又少,毕竟除了事,当权者(国内国外皆然)的第一反应是掩盖。这种学科研究方法上不可避免的缺点,让一大批心术不正(或者被逼无奈)的科研人员,不惜铤而走险(甚至没有风险),推出了一大堆半真半假的东西。我说的绝不是个例,比例说不定会有60~80或者90%。所以,这种学科真的是烂透了。如果想得到真的可信结果,就应该像生物起源的时候一样,由那些衣食无忧、没有任何学术压力,感兴趣又聪明的贵族(上层),来研究。(大学植物学老师说过,植物学在几百年前的欧洲,都是一帮贵族在研究。)而我们现在搞科研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大多是一些像我一样,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家境一般或很差的人。我们这种人,有爸妈要养,从小又都生活在别人的赞许中,我们输不起。当发现靠踏实科研根本改变不了命运的时候,这种出身很容易为了毕业或者找工作而作假。


##################################

update 6: 有网友在下面评论说,我这样写,断了别人财路,会遭人恨。可我认为我并没有断掉他们的财路:已经尽量匿去各种可能被人辨别出来具体相关人的信息了。我说的是这个学科的致命缺陷,怎么着国家都会继续投钱的。美国政府资助癌症研究几十年了,花费可能数百亿数千亿美元了,各种理论、学说啊,多了去了。但真正拿得出手的东西:没有。现在最靠谱的手段依旧是放疗、手术切除。科研赞助机构并没有指望投入的每一个石子都能溅起一个浪花。赞助生物医学研究,更大的意义是满足人民的期待,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还是关心老百姓死活和生活质量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60014-978234.html

上一篇:评《论屠呦呦和黄晓明的最关键区别》
下一篇:从一个没有尊严的问题说起
收藏 IP: 129.112.109.*| 热度|

109 陈楷翰 孙启高 王又法 周少祥 石磊 褚昭明 蔡小宁 杨正瓴 常顺利 赵建民 王毅翔 王鸣远 张行者 李志俊 姚伯元 苏光松 王国强 郭向云 张文军 王从彦 喻海良 梁洪泽 杨威嘉 徐耀 陈理 武夷山 许承明 张江敏 张庆丰 孟凡 王建昌 王振亭 王喆 梁红斌 薛宇 陈建军 陈智文 陈德福 李冰 王春艳 马志超 焦飞 翟远征 李天成 王旭升 霍艾伦 傅晓明 赵美娣 王汀 陆绮 龙起樟 王有基 周必成 王府民 陶凯 李兆栋 安菲菲 姜小炜 代恒伟 金拓 王飞 何平 张波 尧中华 崔书强 李学宽 江克柱 陈佐龙 李维纲 雷作胜 张鹏举 王悦尚 罗教明 万润兰 徐绍辉 陈宁 林中祥 汤伯杞 傅大双 蔡志全 李土荣 田云川 林涛 吴炬 单圣帅 刘建栋 hhttcs loyalSciencefan gaoshannankai zhouwangpu biofans anran123 xlianggg jkih487898 doctor5 xchen guhanxian taoshl fdd096030079 brns everyon neilchau tongjiberkeley scking sensorss elgoog lingling101 simon8848 kx2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