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hb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hb

博文

学术报告

已有 2590 次阅读 2016-9-11 06:47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詹红兵

(2016-3-2)


这几天在中国一个大学做系列学术讲座,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和美国学术交流的巨大差异。

美国大学的学术交流是比较频繁的,学术报告也很多。比如我所在的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每个星期五的中午11点到12之间是固定的学术报告时间。报告专家来自美国或世界其它大学或研究单位,报告的内容涵盖地质和地球物理的各个方面。

参加报告会的除了大部分研究生和少部分本科生以外,系里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教授会参加每次的报告会。

其实许多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报告内容并无很多交集,但他们为什么还饶有兴趣地自发参加呢?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第一,科学研究的精髓是创新。虽然报告内容和某一个教授的研究方向不完全一样,但毕竟是大同行。而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从同行的研究方法上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第二,教授们工作了一星期也挺累的,趁听学术报告的机会,喝喝咖啡,吃点小点心(这些都是学术报告必备的),同行之间随便聊聊,听完报告后提提问题讨论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寓研于乐的活动。可以这么说,学术报告对于学者来说就像空气和水对于人来说一样重要。没有它,就没有学术生命。

中国的学术报告大不一样。从1999年开始第一次回国做学术报告起,我都记不清访问过国内多少大学,做过多少学术讲座。但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中国的教授们是很少参加学术报告会的。似乎参加报告会只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事。这样一种现象非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1999年到现在没有变化,而且在中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如此。

为什么中国的教授们不愿(或不屑)参加学术报告?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反差极大的中西方学术文化? 许多人说: ”中国的教授们实在是太忙了,哪有时间听报告?“。 另外有许多人说:“国内的报告很多水平不行, 没有必要去浪费那个时间”。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还应该有其它更深刻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


原因也许千千万, 但有一点是真的:目前这种状态绝对是不正常的。 就象一个人生了病, 起因有许多种, 但病是真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5232-1002202.html

上一篇:代价
下一篇:成长的烦恼
收藏 IP: 73.77.187.*| 热度|

4 刘安金 孟佳 彭渤 高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