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读书,也买过许多书。现在想起来,好像淘书的时候更多一些。
小时候,家里的书不多,主要是从厂里图书馆借些儿童读物。但家里也有四大古典名著、《聊斋》以及一些报刊,甚至还有《数学小丛书》里面的好多本,大多是爸爸出差时买的。我记得家里还有一本书大概叫作《与青少年谈科学》什么的,里面有陈景润、张广厚,好像还有赵忠贤——当时压根没想到几十年后还有可能碰到。
初中以前大概是没有自己买过书的,除了一些小儿书什么的。那会儿的书价很便宜,大多是几分钱几毛钱的,我记得爸爸有一次从县城里的新华书店买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大概有18本,包括了当时初中高中的所有内容,也就只有2块钱(这是我最早知道的打折书了)。初中的时候,我可能买过几本书,但是,任何定价高达76分钱的书,我是绝对不敢奢求的。
高中的时候,离家更远了一些,有了一些活钱,也就开始买些书,大多是书市上淘来的科普书,记得有本书里面还讲过克隆的事情,也不知道这种高科技的书怎么就流通到我们那个小地方去了。那时候已经能碰到一两块钱的书了,我就买过好几本135分钱的书,大多是类似于教辅材料的书。
上了大学,手头更宽泛了,但也不怎么会挑书,基本上还是乱买。刚入学就买了本5块钱的书,是本厚厚的英文影印书,大概类似于《身边的科学》什么的。记得是在黄山书市上买的,当时还咬了咬牙,而且是做了比较的:边上还有一本5块钱的华罗庚《数论导引》精装本。我有个同学买了后者,最后一直是用来垫枕头的。那时候,5-10块钱就可以买很好的书了,我记得还买过《吴清源布局》和《天下才子必读书》。
到了北京以后,书店里的书有很多都是10块钱了。印象深的书有《晶格动力学》、《高等应用数学方法》、朗道的《统计物理学2》以及Arnold的Mathematical Methods of Classical Mechanics。那时候,10块钱一本算是正常的了,比如说,金庸全集36本也就是300块(现在还在书架上,但是有可能是盗版)。再贵些的书也很多,理论所就有好些,比如说 Landau & Lifshitz 的 Cours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就是10本270元,现在也扔在书架上。1998年,我买了本最贵的书,《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50.20元,没有一点折扣,那时候的万圣书园还在蓝旗营附近的村子里面。
回国以后,书价就涨起来了,专业书籍三五十元都是很正常的了。但是我慢慢发现,自己看的书好像都是大书店不待见的,只能是在书市上或者降价书摊里找到,有时候还使论斤卖的。这样的书,这样的场合,每本书也就不到10块钱了。
再后来,就是网上书店的时代了。网上书店的品种多,但是找书不容易,特别是没有沙里淘金的感觉。我一般是先找一本自己买过的书,然后看网上买了这本书的人,他们在买什么书,这样也能找到一些书,但是很烦人。所以,也还是愿意去逛逛书店。现在,中关村附近还有几家小书店,但都是很不景气的样子,里面摆的书都打四折、五折的样子,也没有什么人来买,似乎也就是在勉强维持吧。今天下午闲得没事,又逛了两家,买了几本书,7本书81块。
唉,十元钱一本书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以后也不用再买书了。
PS:2015-12-26购书单,共7本、81元
《我的朋友鲁迅》,内山完造著,何花徐怡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朱正,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7年
《古代中日关系史话》,汪向荣,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
《氧:关于“追认诺贝尔奖”的两幕话剧》,卡尔·杰拉西,罗尔德·霍夫曼著,钟爱民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以前读过他的《张居正大传》、《陆游传》和《朱东润自述》)
《被误读的远行:郑和下西洋与马哥孛罗来华考》,陈存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虽然没法与李兆良老师的发现相提并论,但也完全不同于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
我以前还读过他的《我的医务生涯》、《银元时代生活史》和《抗战时代生活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