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而不要淹没在文献的海洋里。
——杨振宁
现在的很多科学新闻,其实作者并不理解自己报道的科学内容,甚至很可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于科学传播这个领域,所谓“原始的问题”就是你要报道的那件科学工作的原始文献,而“文献的海洋”就是其他人的说法。科学新闻的作者应该能读读原文。当然,这个要求有些太高了,现在确实做不到——“洗文”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去看原文呢。
虽然这个要求做不到,但是至少应该知道做不到会带来的害处。最大的害处就是,传着传着就走样了。随便举个例子吧。
最近有个新闻说“厉害了,一张薄膜能将室温狂降17℃!”[1],这样描述材料:“两位研究者发明了一种无需制冷剂、无需电力就可以为建筑降温的薄膜,不仅效果显著,也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非常低,每平方米只需大约50美分,折合人民币也才3元多。……他们把TPX加工成约50微米厚的薄膜,将一面镀上银,另一面随机镶嵌许多直径在8微米左右的小玻璃珠。”
可是在更早几个月的新闻里[2],是这么说的:“这种新材料是由许多直径在8微米左右的小玻璃珠子随机地镶嵌在透明塑料中制成的。……如果在材料的背面再镀一层纳米级别的金属膜,那么降温效果就更好了,不仅可以把热量送走,还可以把太阳光反射走,不让需要降温的物体因为吸收阳光而变热。”
这里有个很明显的“如果”,可是传了几个月以后就不见了。
在Science的文章里[3],高反射率的银膜实际上是蒸镀在硅片上的,然后再贴上降温塑料薄膜。而且可以知道,每平米五十美分的价格,其实是不包括高反射率银膜的。
至于说这种材料的工作原理,倒是很简单,这两篇科学新闻里[1,2]讲得基本上是对的,但是我怀疑记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只是把论文作者提供的材料改写了一下而已。否则,他们就不会说什么“把它包在电脑、手机上,就不会过热了”。
[1]【关注】厉害了,一张薄膜能将室温狂降17℃!发明者是从南大毕业的哦!
http://m.sohu.com/a/162670364_785799/?pvid=000115_3w_a
[2] 科罗拉多大学杨荣贵和尹晓波教授研制划时代意义的降温材料
http://scholarsupdate.hi2net.com/news.asp?NewsID=21702
[3] Scalable-manufactured randomized glass-polymer hybrid metamaterial for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Yao Zhai,Yaoguang Ma,Sabrina N. David,Dongliang Zhao,Runnan Lou, Gang Tan, Ronggui Yang, Xiaobo Yin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7/02/08/science.aai789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