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巴统行(2013-10-24)

已有 3046 次阅读 2014-7-15 16:01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俄罗斯,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戈尔巴乔夫, 格鲁吉亚

10月中旬,IPCC第37次全会在格鲁吉亚西南部小城Batumi(巴统)召开,有机会与会,去了一回此前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去巴统要先乘机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再换机场转机到达。由于航班不够,也有不少人是从伊斯坦布尔飞到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再转机或乘车到巴统,更麻烦一些。这么大规模的会安排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小城召开,易使交通受到影响,购票较费周折。

 

对格鲁吉亚了解不多,知道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产生过斯大林这样的强势人物。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曾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谢瓦尔德纳泽也是格鲁吉亚人。苏联解体,谢回到格鲁吉亚,曾高票当选总统,后又因爆发民众示威而被迫辞职下台。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一直不太好,屡有争端,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格鲁吉亚所属的南奥塞梯共和国宣告独立,格鲁吉亚于奥运开幕当天8月8日出兵干预,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北京参加完开幕式后匆匆赶回,强势对格鲁吉亚开战,一周后,8月15日双方宣布停火,俄罗斯随即承认南奥塞梯独立,造成既成事实,格鲁吉亚也随后退出了独联体。

 

这次若不是参会,还不太清楚格鲁吉亚的确切位置,更不知道开会地点小城巴统。因交通不太方便,估计国内来过的人不会多。从地图上可以查到其靠近黑海,肯定是个环境不错的地方,IPCC开会较关注环境优美,但不太注意交通便利,会议代表抱怨不少。或许环境与交通就存在着内在矛盾,交通便利了,就会面临环境压力。

 

对于格鲁吉亚和巴统这两个地名的中文译名总感觉不太准确。格鲁吉亚的英文名是Georgia,若翻译成乔治亚似更贴切。巴统的英文名是Batumi,按读音应译成巴突密更好一些,巴统则会让人想起当年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是欧美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而设立的协调组织,曾很有影响,现已解散。

 

对黑海的名称也感到困惑,英文确实就用的是Black Sea,但为什么呢?黑在哪里?查一下网,解释不少,多数说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特殊地理位置,多雷暴天气,海水里有黑色水母、海藻,污水排放等,造成海水呈深暗色,故得名黑海。若眼见为实,对这样的解释我无法认同,在阳光下,一片蔚蓝色的海洋,何来黑色?有一种解释倒是有道理,说是黑海得名与古希腊人曾用过的指南针有关,指南针被设计为北黑南红,所以希腊南边有红海,北边是黑海。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但逻辑上倒是说得通。

 

到巴统要途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还要换一个机场,跨越欧亚大桥,从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到亚洲部分。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文化、金融、经济中心,同时还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著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欧洲和亚洲隔海相望,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这里共存。在转机场的路上,途径了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体现土耳其宗教、历史、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可惜未有机会参观,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赶路了。

 

在跨越欧亚大桥前还经过了马尔马拉海,面积仅有1万多平方公里,比两个青海湖大不了多少。我对这片海的记忆主要来自中学地理课上老师教的一段顺口溜,用来划分欧洲与亚洲、非洲大陆的边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黑海、高加索,马尔马拉、直布罗陀。”凭着这点记忆,当真的一睹马尔马拉海风采时,多少有点惊喜。

 

通过欧亚大桥时,没有停车,很快就过去了。由于连接欧亚大陆,该桥名气很大,又称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于1968年,1973年10 月正式通车,全长 1560 米,桥下未设桥墩,桥身用粗大的钢索牵引,据介绍说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桥。

 

巴统位于格鲁吉亚的西南角的黑海之滨,属于阿加扎省,环境优美,依山临海,历史上未被战乱困扰过,既是工业港口城市,也是旅游城市,从建筑上看,有古老的欧式建筑,也有陈旧的筒子楼,还耸立了不少新的高层大厦,现代、传统、陈旧并存。在我们开会的沿海一带,已开发得很不错了,构成了城市的现代风景,观光塔,摩天楼,灯塔楼,大转盘,海滨大道,餐厅,各种雕塑等等。

 

巴统的实际人口到底有多少,直到临走我也没搞清,有人说是十几万,有人说五十万,也有说一百多万。即便是一百多万,也不算多,在街上看不到拥挤的景象,比较清静。当地人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在主路两旁有自行车和步行道,行人不算多,自行车更少,偶尔可以见到一两辆。汽车新老、品牌五花八门,有豪华的,也有破旧的,常看到“奔驰”被用来作为出租车。但明显感到当地的汽油标号不高,车从身边过,会闻到一股汽油味,燃烧不充分。好在当地人少,山水林地充足,环境压力还不明显,或许随着经济发展,会有所改变。城市间的交通不算好,返程时乘车从巴统到第比利斯,一路上基本是双向两车道的硬面路,没见到有高速公路,这些方面远不及国内。

 

除了环境优美,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的游客外,巴统的港口特征也十分明显,在巴统港口,有大批货轮进出和停泊,还能见到很高大的豪华客轮。在拥挤的港口不远处,不少人坐在海边架着鱼杆静静地垂钓,构成了一幅繁忙与悠闲的景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811876.html

上一篇:塞上江南(2013-10-16)
下一篇:阿里和妮诺(2013-10-30)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