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博文

认识适应地球气候环境变化:懂得一点气候与世界气候变化谈判知识 精选

已有 6908 次阅读 2015-11-29 10:44 |个人分类:心得交流|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认识适应地球气候环境变化(写在世界气候大会前夕)(2)

    —懂得一点有关气候与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知识

 

1130日,世界气候大会就要在法国巴黎召开了。这次大会,若干大国首脑将要出席,显然,非常重要。

为此,我们应该懂得一些有关气候与环境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读懂世界气候大会。

环境、气候、气候学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关于环境,《词源》曰:“环境,周围的状况”。因此,地球环境,即是地球周围的状况(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只讨论自然环境。

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表面、周围大气、水(包括冰雪)状况和生态状况等。

关于气候,《词源》曰:“气象,节令的变化” ;《辞海》曰:“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最近,中国气象学会曰:“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的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过程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因子,气候的含义不只是几个要素的简单平均状态,而是热量、水分及大气运动的综合状态的统计特征,它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各种状态的可能分布及其极端状况。

可见,对于气候的认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变化的。

关于气候学,在始于1908年编纂的《词源》(1980年版)中,没有“气候学”这个辞;在始刊于1936年的《辞海》(1979年版)中,气候学定义为“研究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形成的学科”。目前,气候学定义为“研究地球大气的气候特点(时空分布)、形成原因、未来变化(预测)及其与人类(包括地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大气科学的分支”。

气候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气候学,包括古代气候学(地理历史气候学)、现代气候学(地球系统气候学)、天文气候学(太阳系统气候学)和未来气候学(宇宙系统气候学)。

地理历史气候学 以我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气候学家(诸如张宝堃、呂炯、么枕生等),在统计气候学、地理气候学和物候学方面开启了先河。其中,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是历史代表作,这篇论文应用气候观测资料、物候资料和地方志资料等综合研究了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图1),是中国气候学研究的经典巨著。竺可桢先生指出,自公元前3000年以来,中国气候大概分为两个时段,即,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000年,中国气候基本偏暖(13℃),而在公元10011950年,中国气候基本偏冷(-1-2℃)(见图1)。

图1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图(竺可桢,1972)

现代气候学  现代气候学包括物理气候学、天气气候学、统计气候学、应用气候学、区域气候学、高空气候学等。自气候系统概念引入气候学研究以来,气候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研究气候形成与演化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大气圈内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而必须考虑大气圈与其它四个圈层(水文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就是说,气候学研究必须同时考虑气候系统内部作用过程和外部影响因子的共同结果(见图2);其中,人类无序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强迫力之一。

图2 地球气候系统及其子系统示意图

未来气候学:从天文气候学到宇宙气候学 何谓天文气候学?正如贾兰波先生在徐钦琦的《天文气候学》一书中的序言所指出,“天文气候学是一门20世纪才诞生的新学科,它是以天文因素或地球轨道的自然变化来解释地质历史上气候变迁的一门科学。天文气候学实质上是《太阳系统气候学》,即,研究地球与太阳系(特别是太阳)星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宇宙气候学  然而,众所周知,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仍然在不停地围绕银河系运动,而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又属于本星系群,因此,银河系也不停地在本星系群内运动。以此类推,本星系群又在某星系团内不停地运动……作者相信,随着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总有一天,人类会提出宇宙系统的概念,开展“宇宙气候学”研究。

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化谈判

气候变化是气候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问题。近来,随着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的事实,国际间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成为与各国发展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问题。秦大河等指出: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有效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前提和基础是,自主拥有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过程、机制、成因、影响、减缓、适应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欧、美国家长期占领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制高点,主导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自主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举一个例子,在历次世界气候大会中,有一个很难达成共识的问题是:各国减排指标的确定与发达国家对于落后国家减排中的科学技术与经费的支援。

为了帮助不发达国家,一些明智而有良知的科学家找到了气候科学根据。理论计算和气候学观测研究表明,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诸如二氧化碳、沼气等,可以在大气中存活200~400年,也就是说,200~400年内排放的温室气体也要计算在现代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据此,科学家提出了“分摊减排指标必须考虑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而不能够只考虑现在的排放”。

这对于不发达国家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福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75197-939582.html

上一篇:认识适应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写在世界气候大会前夕)
下一篇:重庆科普报告花絮:好奇科学的重庆人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收藏 IP: 110.96.171.*| 热度|

10 谢平 檀成龙 姬扬 高建国 杨正瓴 杨学祥 赵建民 周少祥 crossludo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