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中西管理理念的差异与互补 精选

已有 8808 次阅读 2007-9-27 11:00 |个人分类:管理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是产生并主要发展于西方。西方管理学和相应的管理实践,是以促进其社会的经济增长为根本目标的;其追求的科学化的管理,是为了使所管理的社会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从而使其组织的成员能够以尽可能高的工作效率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尽可能多的财富。
 
然而,由于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它不可能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对于财富的需求。如果人类不能自觉地限制自己的这种需求,而是相反地不断扩大这种需求,就势必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乃至发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事实上,这种矛盾与冲突在今天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非常激烈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耗损严重;土壤过分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扩展;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空气污染和有害废弃物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等等。这些困扰着当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日趋严峻,愈来愈严重地威胁和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对财富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这种紧张关系通过人与人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与冲突表现出来——发生和存在于当今世界不同的个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归根到底就是围绕着争夺对有限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和开发利用权而展开的经济斗争,其它如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则都是从属于此的,都是缘此而起的——,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个世界的不稳定性。
 
事实证明,现代西方管理学及与之相应的管理实践所依据的基本管理理念是有问题的,理应加以变革。
 
与现代西方管理理念之以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财富为唯一追求不同,古代中国的管理理念,则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为管理的最高目标的。根据这种管理理念,自然与人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处于能动地位,要实现其整体的和谐,全靠人的能动性的发挥。这种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在人的自我修养上;其修养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使自然服从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即征服人自身,使之自觉服从自然之理的支配。为古代中国学者所共同使用的“道”概念就是标志自然之理的范畴。
 
古代中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所追求的,不是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尽可能的减少人对于财富的不合理需求,即清心寡欲,以实现其财富之欲从“人欲”(不合自然之理的财富之欲)到“天理”(合乎自然之理的财富之欲)的转变,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状态。
 
如是,古代中国的管理理念与现代西方的管理理念形成了鲜明对照:前者是要通过管理来达到人对自然的适应;后者则是要通过管理来达到自然对人的满足。
 
这两种不同乃至相反的管理理念之间,明显存在着一种可以互相补充的关系。如何将这两种管理理念及由其决定的两种管理模式整合起来,加以综合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古今合一和中西合一的适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无疑是值得管理学界认真研究的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应当对管理学发展过程中既有的包括西方的和中国的管理思想及其实践情况的综合性和反思性的研究,通过这种管理哲学研究,提出对管理学进一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或理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7918.html

上一篇:何谓伦理?——兼论伦理与经济的关系
下一篇: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对话——在可真、鸿飞、杨玲之间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