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当今中国学术界是缺乏“大师”还是缺乏“专家”?

已有 5691 次阅读 2007-3-13 01:02 |个人分类:时评.政论

 记得前年有学者大声疾呼:“超越‘专家’方能出得大师”!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何谓“专家”?常识范畴的专家概念是指“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擅长某项技术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专家”条,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649页)。然而,“科学、哲学以及理性思维都必须从常识出发”(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35页)。按照常识中的专家概念,其涵义应该就是“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抑或“擅长某项技术的人”。

然则,何谓“大师”?愚孤陋寡闻,未见未闻有人对所谓大师下过什么定义。不过,我相信,所谓大师,一定不是指对各门学问都有研究的人抑或精于各项技术的人,因为稍有知识头脑的人都知道,如此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师”是不可能出现在人世间的——那样的“大师”不是人而是“上帝”。那末,“学术大师”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人呢?显然,这种人既不是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抑或擅长某项技术的人,也不是对各门学问都有研究的人抑或精于各项技术的人,那就只可能是这样两种人中的一种:要么是对任何一门学问都没有作过专门研究的人抑或对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擅长的人,要么是掌握多门知识的人抑或擅长多项技术的人。我相信一般人心目中的“大师”一定不是指前一种人,而是指后一种人。

若堪称为“大师”的学者确是指掌握多门知识的人抑或擅长多项技术的人,那就存在着如下两个问题:

其一,一个堪称为“大师”的人所掌握的知识究竟应该是多少门?是二门还是三门抑或更多?

其二,一个堪称为“大师”的人对其所掌握的多门知识究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略知其大概还是精通其道?

我想,对于第一个问题,是谁都难于做出精确回答的。兹假定以掌握三门知识作为“大师”的基本标准,则也还牵涉到第二个问题,而这同样是难于做出精确回答的。

在笔者看来,在科学高度发展和分化、其学科门类极其繁多的现时代,鄙薄“专家”而推崇“大师”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根本不能指望再出现如古代或近代科学初兴之时曾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那样的“全才”。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任何一个人都只可能掌握学科门类极其有限的知识,不要说是文理工兼通不可能,就是文史哲兼通实际上也不可能,除非把“兼通”理解为“都看过”、“都懂”、“都知道”,即都略有所知——不过,这样的“兼通”大可不必“学术大师”,就是连优秀的大学生甚或高中生也可以达到对文史哲都略有所知的地步。

但是“兼通”之“通”的涵义应有其确定性,按其词义,应该不是指一般的“看过”、“懂”、“知道”等等,而是指对某门学问能够驾驭自如,或对某个学术领域的知识足以融会贯通。显然,要达到这样的“通”,不要说是兼通几门学问,就是能通一门学问也就很不容易了。就以哲学专业来说,哲学这门学问至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此外,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也都属于哲学门类。也许有不少从事哲学专业的学者对所有这些学问都“懂”,都“知道”,但是我确信,他们对这些学问恐怕未必都“通”,当然更可断定其不可能达到文史哲皆“通”——当今世界找不出一个真正是文史哲全“通”的“学术大师”来,除了那些自诩或被人恭维为文史哲皆通的所谓“学术大师”。

其实,真正做学问的人都知道,就是像中国哲学这样的哲学二级学科,要真正达到对其学问“通”的地步也是相当不易的,这需要长年累月潜心的学习与研究。例如《周易》,仅这一本书就够你读数月了,就是读了数月也不一定就读懂,更不消说融会贯通了。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一生能有几个数月?由若干数月所构成的一生究竟能读多少像《周易》这样的书?这应该说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数学难题。我不知道人们所期望的“学术大师”究竟靠什么办法而能够在其有限的学术生涯中达到至少文史哲皆通。

当今中国学术界学风不正是谁都知道的,而其最“邪”之处莫过于所写的书甚至比所读的书还多。有的人,一年之中能发表几十篇“大作”,而且连年如此,几年下来便速成其为“名家”了。如此“名家”,显然就是属于那种对任何一门学问都没有专门研究的人。专门研究一门学问,是需要甘耐寂寞地沉下心来花大气力,下死功夫的。但是现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严重地侵蚀学术界,致使一般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实在难耐寂寞,难以沉下心来认真地专门研究一门学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术界就不是什么难以出得所谓“大师”,而恰恰是难以出得“专家”!

笔者近闻一位在美国政治学界颇有名望的美籍华人资深学者在论及美国的学术观念时曾如此生动地打比方道:在美国,当一个眼科医生向别人自我介绍他所从事的专业时,他不爱说他是搞眼科的,而是乐于说他是搞左眼科的。这番话绝妙地说明了美国学术界以“专家”为荣的风尚,实在是很值得当今中国学术界那些崇尚“大师”的人深思的。

这不是一个需要且能出“大师”的时代,而是一个缺乏而亟需“专家”的时代。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537.html

上一篇:何谓学术?
下一篇:科学的怀疑精神与人文精神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