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天下之虎或仅两种

已有 2765 次阅读 2015-7-1 13:4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天下之虎或仅两种
引发学者争议同时将对物种保护产生影响

 

科学家在一篇新论文中指出,所有现存老虎中只有苏门答腊虎有充足的差异能够被划为一个单独亚种。

图片来源:Juniors Bildarchiv GmbH/Alamy

本报讯 全世界的老虎数量正在减少,然而如今老虎的种类可能也要遭受巨大打击。一项有争议的新研究认为,老虎其实只有两个亚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9个亚种。这一发现将对老虎保护产生戏剧性的影响,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对这项研究的结论表示赞同。

全球现存的约4000只老虎通常被分为6个亚种: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华南虎、苏门答腊虎、印支虎和马来虎。另外3个亚种已被列为灭绝物种:巴厘虎、里海虎和爪哇虎。

德国柏林莱布尼茨动物园与野兽动物研究所科学家通过比较头骨测量值、皮毛图案、生态学及遗传学特征,对这些亚种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分析。

研究人员使用了已经发表的数据以及从几个博物馆收集的灭绝亚种标本的新数据。然而结合不同的特征,他们并没有发现有什么证据能够可靠地区分这9个亚种。

相反,研究人员提出老虎仅有两个亚种:由苏门答腊虎与已经灭绝的爪哇虎及巴里虎形成的巽他虎,以及包含其他老虎的大陆虎。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Andreas Wilting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他表示,从遗传学角度而言,他们确实在这些老虎亚种之中发现了差别。“但如果我们将所有的特征放在一起加以考虑,我们只能可靠地分辨出两个老虎的亚种。”

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瑞士伯尔尼大学动物学家Urs Breitenmoser认为,这篇论文肯定会引起轰动。他说:“我觉得这项研究很令人信服,并且与近年来的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例如一篇论文认为里海虎和西伯利亚虎是相同的亚种。

作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负责起草濒危物种红色名单)猫科动物专家组联合主席,Breitenmoser表示,两年前,猫科动物专家组便安排一个特别小组更新所有野生猫科动物的分类,相关结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公布。Breitenmoser说:“他们也正在关注这项新的研究成果。”

不过,批评仍扑面而来。为该项研究提供基因数据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中心遗传学家Stephen O’Brien表示,将3个巽他亚种合成一个亚种可能是合理的,但大陆虎在基因上表现出了足够多的差异因而可以被分为6个不同的亚种。

其中一个问题是老虎几乎没有时间进化为不同的亚种。化石记录表明,这种动物在200万年前生活在亚洲的大部分地区,随后灾难性的事情突然发生。遗传分析显示,大约7万年前,大部分的老虎死亡,这或许是苏门答腊岛托巴火山的超级爆发所导致的。大概只有一小部分老虎幸存下来,而今天看到的所有变异都是在过去的7万年间进化而来的。

从事濒危物种研究的中国北京大学遗传学家罗述金认为,这一时间足够在基因上区分不同的亚种,但在形态学上却不行。她指出,基因数据比形态学更可靠更客观。这9个老虎亚种能够在基因上进行区分就足够了。这也是她对这项同时依靠形态学和生态学的新研究表示质疑的原因。

如果新的老虎分类方法被采纳,将意味着一些拯救老虎的努力会发生重大变化。德国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专家Volker Homes表示:“它的好处是将使保护老虎变得更加容易。”他说,例如,数量超过2000只的印度虎可以被用来支撑华南虎种群,而后者很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了。同时,数千只在动物园出生的父母为不同亚种的老虎会突然有资格参与繁殖和野化项目。

但Homes警告说,这里也存在消极后果。许多国家曾为拥有一个独特的老虎亚种而感到骄傲,然而将几个亚种划归为一个亚种将会减少各国保护这些濒危动物的热情。他说:“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些国家将觉得不再有责任保护老虎了——如果这并非是它们独有的老虎。”(赵熙熙)

《中国科学报》 (2015-07-01 第2版 国际)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901975.html

上一篇:另辟蹊径“制青春”——中科院多能干细胞诱导实现重大突破
下一篇:美在汞监管上开倒车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