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破除论文“SCI至上”:“代表作”与“三类高质量论文”是什么关系?
“代表作”与“三类高质量论文”是什么关系?
“三类高质量论文”在科技部文件里的描述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
有关文件里,肯定有上级领导的具体方法。
一、真傻的一点猜想
(1)“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就是可以申报1~5篇。特殊情况下可以再多几篇。
(2)基础研究类“代表作”:不“以刊评文/以刊定文”,凡正式出版物都可以。
特殊情况下,各种“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均可作为代表作。如私人信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ArXiv等。
作为“代表作”的作品完成后,即“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与是否公开发表无关。
(3)“代表作”,可以是“三类高质量论文”;也可以不是“三类高质量论文”。
(4)“代表作”的选取,以实质性内容为主导,同时尽可能采用时间更早的作品。
(5)原创探索类,“代表作”不仅包括已经正式出版的作品,还应包括“未正式出版”作品。如私人信件、有效的演讲或讨论报告、网站文档(不可修改的、有时间戳的文件)等。
《科学网》博客里的博文,可以作为原创探索类的“代表作”。
(6)其它“非原创”基础研究类研究,鼓励采用“三类高质量论文”作为代表作。
……
“代表作”的实质,是“客观性的贡献”。只要能证明这点即可。
二、“代表作”的数量
一般的项目申请、结题、职称等,采用5篇上下即可。
大项目可以到20篇,如“亿元”水平的项目。可以按照主要参加成员的人数调整。如可以人均1、2篇。偏于工程或大型协作探索的项目,如引力波LIGO,则不必考虑人均。
对于“终身成就奖”类型的评审等,则可以考虑更多的代表作。一般以水平为标准,不对代表作数量做过多的限制。历史上柯西、高斯的高水平结果都在几十项。感谢有关专家指出更具体的数目!
三、真实的例子
(1)佩雷尔曼,俄罗斯数学家。2010-03-18获得“Millennium Prize”的代表作,是 ArXiv.org 的几个帖子(It was thus a huge surprise when Grigoriy Perelman announced, in a series of preprints posted on ArXiv.org in 2002 and 2003)。
(2)朗兰兹(Robert Phelan Langlands),美国数学家。2018年Abel Prize, 1995/6 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 获奖理由“for his visionary program connecting representation theory to number theory.”其“代表作”,就是1967年1月写给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私人信件。
这可都是在数学界,只靠逻辑就行的领域。其它实体科技领域里,还有各种各样更多的客观证据吧?
参考资料:
[1] First 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Millennium Prize Announced Today Prize for Resolution of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 a Awarded to Dr. Grigoriy Perelman
http://www.claymath.org/sites/default/files/millenniumprizefull.pdf
http://www.claymath.org/millennium-problems/poincar%C3%A9-conjecture
[2] The Abel Prize Laureate 2018
https://www.abelprize.no/c73016/seksjon/vis.html?tid=73017
The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etter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Abel Prize for 2018 to
Robert P. Langlands
of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USA
“for his visionary program connecting representation theory to number theory.”
[3] Robert P. Langlands, Wolf Prize Laureate in Mathematics 1995/6
https://wolffund.org.il/2018/12/10/robert-p-langlands/
[4] Letter to André Weil,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https://publications.ias.edu/letter-to-Weil
相关链接:
[1] 2019-08-10,[求证] 1967年朗兰兹 Robert Phelan Langlands 写给韦伊的信里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3149.html
[2] 2020-02-24,破除论文“SCI至上”:科研“脱虚向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015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