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z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诗忠 多年与书打交道,耕耘、浏览,感悟、思考……

博文

考试是把双刃剑

已有 4805 次阅读 2010-3-31 16:01 |个人分类:教育刍议|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世间事物一般都有双重性。最著名的要数是科学技术,就在人们用其变革世界所向披靡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灾难不知不觉降临,比如二次大战的原子弹爆炸,以及至今棘手的环境气候问题,就是有说服力的例子。

 

考试,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虽然负面影响没有那么严重——即便死人也是个别现象——但是把它看作双刃剑,绝非无稽之谈。考试如果实施得适宜,可以让应试者考出水平、考得心服口服,因而能考出志气,找出差距,借以转变为发奋的动力。然而,考试倘若运用不当,使应试者考出失意、考出消沉,失去自信,从此将一蹶不振。

 

据查,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可见,当权势者、管理者需要测度、甄别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差异以“选贤与能”的时候,发明了考试,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将之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古至今,选才的方法不外乎两类:一为推荐,二为考试。推荐犹如相马,考试则如赛马。千里马常有,可惜伯乐常无。所以在人才选拔上,“伯乐相千里马”只能停留在个别场合,没有普遍意义,而类似赛马的考试由于容易实施,符合意愿,效果又立竿见影,故而历代历朝直到今天,依然受到广泛欢迎。

 

考试包括“考”与“试”,本来二者有细微的差别,“考”有考查、考核的意思,常用于上对下、教师对学生;“试”则带有试测、了解的含义,测试者与应试者地位相对平等,彼此可以讨论、切磋。然而据说从西汉开始,二者合而为一,“考”涵盖了“试”,其内涵演变为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因此,纵观持续数千年的科举考试和近现代的各类考试,万变不离其宗,主要不外乎两条,一是用来检测应试者的学识水平,二是作为公平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不能不看到,考试的负面作用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发挥其效能的同时,用得太滥太多,尤其对未成年的孩子们动不动就进行考试,不仅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蒙上阴影,而且压抑了他们活泼好奇的天性。要指出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如果经常用传统的考试检查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弊远大于利。因为这类考试总把未成年的孩子看作教育和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不是把他们视为身心正处在发展中的学习主体,需要关怀、呵护和鼓励。这类考试若不加以改进,孩子自主、能动、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将受到挫伤。

 

笔者以为,传统意义的考试可以用于高中以上学生和成年阶段各类人才的选拔,却不适合用于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未成年孩子的学习。理由如下:

 

首先,这类考试主要限于知识、技能类的考查、测试。比如学术评量测验(简称SAT测验,即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作为一种标准化测验,已成为美国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正如转载于美国凯迈斯教育基金会深圳办事处的网站所言:SAT测验目的也只是选择少数优秀学生,而非评量学校教育的成效……事实上,绩优 (Merit) 有很多种,道德勇气、意志力、创作力和领悟力等皆是,但是以SAT为主的考试制度只注重学术能力(Academic Ability) 的绩优,忽略了其它能力的评量。” 由此可见,普遍认同的SAT尚且不能顾及各种能力的评量,更不用说目前我国多如牛毛的各类考试!若以素质教育的要求衡量,这类考试只能对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这类考试是用统一的题目考查不同特长、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虽然现代条件下建立起来的题库既大又全,各类题型应有尽有,加上电脑评分统计,打出的分数无可挑剔。但是仔细掂量一下,考题再多再全再好,相比千差万别的不计其数学生——他们每一个均是未来地球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多样化人才——这样的考试,除了大而划之、让考生削足适履外,能起多少积极作用值得怀疑。因此,从了解和培养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说,传统考试实用性强,却与推行素质教育相去甚远。否则,招收艺术类、体育类的大学生,何必还要预先设置专门的考试呢?

 

第三,退一步讲,这类考试即使考查的是知识和能力,然而由于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往往事与愿违。最典型的莫过于试卷末的综合题,原来是想检测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孩子们来说,与其说想达到这个目的,不如说是考他们快速的机械反应,因而无形中会助长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和猜题的不良风气。当然,熟能生巧,况且机会均等:答对题得分、反之扣分,但是仔细想想,在这种氛围下,一般的优秀生只能被动应对,不大可能自如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第四,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历史是一面镜子,以高分论英雄的考试经验会从高考传向中考,再传递到幼教和早教的过程中。怪不得,一方面我们大声疾呼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反其道而行之的家教却日益成为家长们的无奈选择。倘若这样的考试不加以有效制止,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对本来有趣的学习逐渐产生畏惧、厌烦的情绪。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我们的孩子如果都把学习作为一项任务、一种勉强的外加行为,那才是最堪担忧的。

 

综上,考试是把双刃剑,它似乎只适用于特定的对象、特定的领域,却不应当普遍用于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在大力改变“一考定终身”,让高中生有多种选择机会的同时,似乎也应当呼吁和提倡在中小学逐步取消传统意义的考试,而以创新的评价体系取代之。基础教育领域创建学习评价体系是一篇大文章,但唯其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3-307695.html

上一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建议
下一篇:杰出人才的培养,大师,土壤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