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国现代化和科学技术革命(文字稿)

已有 9576 次阅读 2008-3-10 05:44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

美国现代化和科学技术革命文字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39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20078月中旬笔者在超星数字图书馆所讲授的《美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专题》第五讲的录像文字稿。该图书馆在制作完成后将提供给全国高校图书馆使用。

 

********************************8

美国现代化和科学技术革命(文字稿)

(《美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专题》第五讲)

 

主讲人: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主讲时间: 2007815

如果说,近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么当代科学技术则是第一生产力。美国的现代化得益于美国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和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故乡。

  本讲主要讲述四个问题:

  一,近代美国科术的引进和创新

  二  当代美国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三.美国发展高新科学技术对策

  四.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深远影响

   一,近代美国科术的引进和创新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开始了以蒸汽机、纺织机等机械为代表的世界近代史上第次技术革命,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英国对美国实行了技术封锁。曾在阿克莱工厂工作的技师塞缪尔·斯莱特(17681835)1790年斯莱特在罗德艾兰开办了完全根据他的回忆生产的阿克莱式棉纱机的工厂,从而成为美国近代棉纱工业的先驱。由於美国善於引进欧洲先进技术,很快,美国在纺织工业方面的一系列革新和创造把英国抛到了后面。

 

    19世纪上半期美国棉花王国的出现是和轧棉机的发明分不开的。1793年伊莱·惠特尼(1765-1825),根据美国棉籽特点,吸收欧洲经验发明了轧棉机,顺利地解决了美棉棉籽和棉花分离难题,很快全国98%的棉花都采用了他设计的轧棉机,并打入英国市场。惠特尼的另一重大科技发明是在生产中采用了标准化。1808年,工具机的标准化的推广为美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而在美国,罗伯特·富尔顿(1785—1815)1807年时就发明了汽船817日,富尔顿设计的133英尺长的克里门特号汽船首航纽约、奥尔巴尼间成功,往返五天实用62小时。当时人们还嘲笑这条船是“富尔敦的蠢货”,“水上锯木厂着了火”。19世纪中期,美国还发展了飞剪快船(约翰·布鲁姆等:《国家的历程》纽约英文981年第5版第310-31l页),航行于大西洋、太平洋。

 

铁路早先出现于欧洲, 1827年美国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成立。1830624日筑成了一条自奥尔巴尼到埃利科特密尔间14英里的铁路;先用马拖,然后用纽约彼得·库珀工厂建造的蒸汽机车,途中共行驶了一个小时。182712月成立的南卡罗来纳运河铁路公司于18301月动工兴建了自查尔斯顿到汉堡的130英里铁路;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铁路。机车头纽约西点翻沙厂制造的查尔斯顿之良友号。18301225日火车通车,时速在16-21英里。到了1850年美国铁路线总长度巳发展为1.4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位。

 

    最早设计实用电报的是1747年的苏格兰人,但是经电线传递讯号并记录这种信号的实用电报机的发明权应属塞缪尔·莫尔斯(179-1872)1844524日第一份电报稿终于从华盛顿国会大厅发给巴尔的摩的阿尔弗雷德·维尔:“上帝做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啊!”(塞缪尔·莫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筒史》,纽约1977年英文版第214--215页)1851年,电报应用于铁路方面。至于水下电报线是莫尔斯18421028日首次在曼啥坦岛水域铺设的。

 

  美国的炼铁业起步晚于欧洲。1851年肯塔基的铁路制造商威廉·凯利(18111888)研究将生铁炼制成钢的工艺。1864年凯利在·密执安采用了贝斯默炼钢法,使美国的钢材质量迅速提高。

 

在学习、引进欧洲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独创的典型是电力技术革命。在这方面的杰出代表要推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他在西联电报公司任职时就于1869年发明了第一起被公认的交易所用自动计票机。自1877-1879年间爱迪生夜以继日地试制实用白炽电灯泡,经过1300多次实验使用了包括我国湘竹丝在内的1600多种材料,终于在18791021日点亮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白炽电灯泡。 (1879—1890年,爱迪生还改良了西门子发电机。1881年爱迪生的工厂建造了商业用发电机。188294日,爱迪生在纽约珍珠街的商业用发电厂正式发电。

  

  爱迪生的直流供电法,电压低,输送距离有限,这方面的缺陷由另一位电力发明家乔治·威斯汀豪斯(1846—1914)解决了。他以交流电代直流电;变低压为高速,使得供电距离大大延长。在他领导下的西屋电机公司的一批电机土程师进行了一些重大革新。

 

  电力技术发明中另外两项具有重大影响的发明是电话的应用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推广。电话的应用和推广是近代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87563日苏格兰人亚历山大·贝尔(1847-1922)在美国制成了世界上头一部电话机。1876310日贝尔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首次通话实验成功,贝尔说了一句有历史意义的话:“华生先生,我要你帮忙,请你快来”。1880年共生产了4.7万部电话机,1890年为22.79万部,190085.59万部。

 

  无线电技术的先驱意大利马科尼的发明很快为美国所引进,1899年他为美国海军部的战舰间建立了奉线电通讯设备。这一年美国成立了马科尼无线电公司,研究改进无线电通讯技术并取得了成就。

 

   电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电力技术的一系列发明标志着美国近代工业的新水准和近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也意味着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将由欧洲转向北美。靠电力技术发展的美国在不长的时间里终于赶超了靠蒸汽动力发展的英、法,这足以说明电力技术的强大威力。美国的科学技术所以能很快赶超先进的英国正是由于美国善于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并在这个基础上独创。

 

  19世纪采期美国汽车工业技术的兴起也充分说明了上述论点。蒸汽汽车最早始于欧洲。 1893年亨利·福特(1863-1947)制成了时速25英里的汽车,从1886—1898年,美国的自动车共达300辆左右,其中多数为电车和蒸汽车。1906月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生产汽车195辆,1908-1909年产量达10660辆。 1909年福特的现代T型汽车生产(即流行的廉价小汽车),采用了标准化生产线,很快福特汽车生产量占全国第一位,为世界各国所不敌。   

  

  紧接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美国的航空技术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03127日威尔伯·莱特(1867-1912)和奥维尔·莱特(1871—1948)兄弟试制的用木头和帆布带做12马方引擎双翼飞机,在北卡罗来纳的基蒂霍克上空用了12秒钟时间溅行了120英尺首次成功。这一天最长一次飞行记录是59秒钟,飞行了852英尺。其后不断改进设计,1906年取得专利权。1908-1909年在旅行英、法、意时又创造了飞行高度和距离的新纪录。1909年他们的飞机为美国军队所采纳,同年莱特公司成立,开始发展商用飞机。1910年旅美华侨冯如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以上一些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充分证明,正是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独创,美国不仅很快赶上了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科技水平,而且兴起了新技术命,领先于世界各国,使世界科技中心开始向美国转移。

 

应当指出,美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鼓励技术革新发明引进的专利制度。1790年美国联邦议会就通过了专利法;1836年,74日根据重建专利法,专利制度确立,1838年专利局正式成立。专利权制度是美国从英国移植过来的一项刺激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专利局坚持按新颖性、技术水平及实用性等条件进行审查,公布的专利质量较高而稳定,并且在专利说明书中详细记录了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特征并附图表,因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代美国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1945年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中,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于保持当代世界现代化的领导地位起着关键性作用。

1.自然科学、原子能、航天技术发展

当代自然科学在揭示物质结构之谜、认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探索地球起源、演化和地球系统奥秘、研究生命与智利的起源、考察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当代重大自然科学基本问题上,都有重要突破。

 

原子能科学技术涉及核动力利用、核技术利用、核物理学基础、核燃料循环和核武器五个方面。原子核中的核能利用,首先被用于军事目的,迄今仍在构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1945716日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标志着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19521031日,美国又在马绍尔群岛试爆氢弹成功,其威力大于第一颗原子弹的500倍。1953年美国装有核弹头的炮弹也发射成功。从1945年至90年代初,美国共进行了1051次核试验,其中有204次是从来没有宣布过的。美国目前在仓库里储存有制造核武器的钚有33.5公吨, 足够制造5560个核弹头。19962月,美国公开披露向国外运送过剩核材料情况,宣称在近半个世纪里,美国向39个国家运送了近1吨的钚。  

 

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一个重要阶段。1958年美国建立了民用核电站。到2001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美国最多,达104座,发电总量远远超过水电和油电的总量。然而, 核电站作为放射性污染源的潜在危险, 1979318日发生在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的堆芯熔毁事件虽未发现明显的放射性影响。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小布什政府增加了太阳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目标,前不久又宣布了发展能源替代技术的计划。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在美国的夏威夷,为3200千瓦。1990年美国风力发电已占总发 电量的1%。此外,还有生物质能利用的新技术,如对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进行加工获得的能源。

 

在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领域,初期阶段苏联占有明显的优势。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领先地位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美国政府调整制定了太空发展计划。1958131,在布劳恩的主持下,美国发射了重量小于苏联但重量很高的探险者1号人造地球卫星。1962220,美国格伦经过10次延期终于乘水星6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绕地球3周后安全降落。从19615--197212, 美国成功地实施了规模巨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它包括研制土星5号、火箭、设计登月飞船、试行登陆软着陆、进行遥测探测等。1969716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上午932分,长25米,重4.5吨的阿波罗11号里并排躺着阿姆斯特朗等3名宇航员缓缓升入天空,经过长达244930英里70多个小时的太空飞行,720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41741秒登月舱平稳价格降落在月球表面。1056分到1114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成功地登上了月球表面,漫游了2小时21分。他们在着陆点刻了一行字:“这里是公元19697月从地球上来的人第一次涉足月球的地方。”阿姆斯特朗称“这是人类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725日宇宙飞船安全地返回了地面。阿波罗计划历时11年,耗资250亿美元,动员了2万家公司和研究机构及150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共40余万人。从19611972年,美国登月6次,成功5次。

 

70年代以来开始了空间技术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太阳, 太阳系行星和宇宙空间的探测研究。1981412,美国第一个可供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415日凌晨在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安全降落, 历时26小时2552, 它身兼火箭,飞船和飞机三种特长, 是宇航事业的一项重要突破。这是美国第32次航天飞行。198244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试飞成功。其后发现号、大西洋号、奋进号等航天飞机陆续升空。80年代, 美国的‘空间实验室’接待了多批宇航员, 并一再创造了在太空停留一年以上的新记录。1986128日上午1138分,美国的宇宙飞船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钟后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此后一直到20024月为止,已成功飞行过110次。1993621日至71, 美国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的遨游, 成为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了科学研究的航天飞行。20052122时(北京时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7宇航员罹难,又一次震惊全球。但是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2005726-89日又一次成功顺升空和返回。

 

1993年,美国宣布将与俄罗斯共同开发第二代太空轨道站,根据美俄协议,双方分三个阶段在2001年建成第二代永久性的太空实验综合体。从1997年起双方在太空轨道站共同组装一个永久性的轨道飞行站,19882001年间,把美、俄、日等国的太空实验舱、宇宙飞船与轨道站实现对接,形成可以长期工作的太空实验综合体。

2.信息技术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在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政治、国防、文化、教育、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广播电视技术、通信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国防自动化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家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而这些技术的支柱正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

 

1947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巴丁、布赖顿和肖克莱制成了第一支晶体管,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发韧。1946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诞生,1958年出现了民用晶体管计算机,成为第二代计算机, 19648月,在西摩·克雷的领导下问世的计算机是第三代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300万次以上, 储存容量为13万字的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可以集成100-1000个晶体管,称为1000个以上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MSI),或称电脑。 70年代以来又演化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第四代计算机。大体上计算机,每隔5-8年运算速度提高10,体积缩小10,成本降低10倍。在超大型计算机发展的同时,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机,家庭和个人用电脑迅速发展

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中最重要的领航技术。它突出反映在电子技术,微电子计算机和微电气的结合,以及广泛推行工业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遥感等接受技术,光纤等通讯传递技术。电子计算机则巨型、微型、网型、智能型同步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国防技术现代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情报和信息手段现代化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讯+计算机+智能软件”使得信息技术发生了飞速的发展。

    

90年代以来,电脑通过网络化快速传递和获取信息,现世界的时代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世界和信息时代,从而出现了计算机的第三次浪潮。在这次浪潮中的一个特出特点是它的全球性、社会性、和计算机和通讯的结合。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需求、国际化管理的需求、以及社会个人家庭需求的结合。这种结合导致一个新名词的出现即计算通讯(Communication) 是计算机(Computer)和通讯(Communication)两词的组合。

   

在交通运输领域,无论是飞机、铁路、公路或水路都发生了向现代化、电气化、电子化、高速化方向的快速发展。在推进航空事业发展中,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底传来消息,全球汽车保有量达到8亿辆。按全球人均计算,每8人中就有一人拥有汽车。美国每百人拥有汽车55辆。在美国,每六个企业中就有一个企业依赖于汽车的生产、发送、服务或使用,汽车工业扩大了钢铁和橡胶的产量,还推动了石化、玻璃、纺织以及其他工业技术进步。

3.生物经济、海洋、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生物技术的突破表现为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酶学工程和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的发展。70年代以来在加州出现了‘生物谷’,据1996年的统计材料,全世界属于生物工程范围的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美国有1300多家左右。1952,美籍德人德尔布吕克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一个小组实验证实DNA是遗传信息的真正载体。19535月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等人合作对DNA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于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核酸的分子结构》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它标志分子生物学的真正形成。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人们直接干预生命的遗传基础,改造生命的遗传特性,以至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开始有了现实的可能性。遗传工程可以用人工方法提取不通的生物核酸分子,在细胞体外进行重新结合,然后再放到生物体内,从而使不同的生物遗传特性向结合,创造出新的生物原型。由于它容易打破物种之间的界线,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良生物的遗传特性,从而大大丰富人类的生活,并为遗传工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72年世界上第一批重组的DHA分子诞生。基因工程的产生与传统生物技术项结合,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现代生物技术。遗传育种基因工程将一些有用的优良或特殊基因转入农作物内,缩短了育种时间几万倍。现已出抗病菌、控除草剂、抗虫、高蛋白的多种农作物品种,同时也培养出携带人的生长激素基因额定猪种和鱼苗。

   

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 制药工业, 食品加工, 化学工业, 能源, 农业, 采矿, 冶金, 石油, 环保等领域, 并蕴酿着新的技术突破。由于微生物生长旺盛,繁殖快速, 发酵生产具有不需要高温高压能转化和生成许多目前用化学方法无法合成的物质等优点, 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当代世界医药新技术的发展同样是革命性的,第一,表现为人工设计与合成新的药物,一大批新要研制成功并相继投入市场。第二,医学诊断技术取得新进展。第三,生物药物开拓了新领域。70年代由于利用基因工程获得了人胰岛素,1982年人胰岛素被美国药品与食物管理局正式批准上市,从而基因工程技术进入商业开发阶段。

 

由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60年代以来海洋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近海油气、海水增养殖、滨海采矿、海水淡化、水下工程等纷纷亮相,深水采矿、海洋再生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空间利用等新兴行业已见端倪。

   

海洋生物开发还包括捕捞技术现代化, 海洋农牧化及海洋植物的综合利用,海洋农牧化是一项设计海洋生物技术、机电一体技术、新材料技术、环境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管理技术等高技术群的综合实施,显示了未来世纪的发展前景。美国在海洋深水勘探技术方面对苏联保持着领先地位。

   

20世纪初,人们所指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水泥和钢铁;二战后出现了新三材,指的是人工合成的塑料、橡胶和纤维,而80年代以来大量高新材料纷纷涌现。高新材料从使用的角度说可分为传递, 记录或存储的信息材料; 新高温结构陶瓷非晶态材料和超导材料的新能源材料, 特别是超导材料80年代中期以来有突破性进展;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 高性能工程塑料和新型合金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结构材料和新功能材料, 如高效能的陶瓷材料, 有机氟材料, 高功能的黏合剂等。从材料的构成来说可以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三大门类,而以金属材料为主体。近些年来,一些新兴金属材料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传统铁、铅、锌、铝等金属更新品种,与宇航、电子、原子能等高新技术联系密切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他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出现了如快速冷凝金属的非晶体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纳米相材料具有许多潜在的新用途,它是一门用单个原子和分子建造事物的科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微型化。

 

二战前后兴起的新三材即人工合成塑料。人工合成橡胶和人工合成纤维的发展。这些高分子加上薄膜、胶黏剂和涂料成为高分子材料中的主要方面。这些高分子合成材料一般都具有质轻、比强度大、抗腐蚀、绝热、电绝缘、来源丰富、制作方便、利于加工和批量生产等优点。目前光通信、光计算、激光加工、激光技术、激光印刷、激光影视、激光仪器等工业均呈方兴未艾之势。

   

超导材料在导电时, 电阻等于零, 对于尖端高科技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激光技术可以增产粮食、改良果树品种,在生物学领域大有作为。用不了多少年,在电子、通讯、航天。医疗等领域将出现许多应用超导技术的新产品。

   

在新科学技术群的发展中,二战后兴起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具有重要影响。这是三门崭新的横向学科。由于曼哈顿工程和阿波罗计划的实施,显示了系统论的需要和威力。

   三.美国发展高新科学技术对策

  美国一直是当代世界的头号科技大国。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保持超级科技大国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为美国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超级经济大国的实力地位提供了为发展科技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手段, 为保持超级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而加剧了科技竞赛的需要和追逐垄断利润的刺激,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科技的强有力的干预和调整政策,更加重视对科技的组织管理, 即有人概括为四M系统工程(人才, 机器, 材料和资金, 英文字母均为M)。它包括协调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 建立专门机构领导或指导科研的规划,研制和开发,特别是通过采取了推动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

1.美国发展科学技术政策

  美国联邦政府不仅强化了对科技的科学管理,而且美国有着科研资金和组织的多渠道,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分配,关系到国家科研发展的主功方向。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成功,新一代航天飞机的升空、星球大战计划的推行和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都说明了这一点。推动科研组织的多轨并举是美国科研体制的特色。美国有三种独立的科学研究体系,即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所、大中小企业和个类基金会的研究机构。三类研究机构相互协调,相德益彰,有利于几方面积极性的调动和高技术研究、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也有利于科研和生产的相互促进。美国发展高新技术政策也反映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强国人材战略,突出表现在重视全方位教育和人才的选用及引进上。美国的教育兴国政策对科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除了注意办好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终生教育网外,还注意选拔有组织能力的科学家从事科研的管理工作,专门建立了独立的评选机构,负责推荐候选人和确定选拔标准,防止权力的滥用。二战后62年时间里,出现了各国科技人才流向美国的趋势, 这与美国重视人才的全球引进是分不开的。美国还有一系列刺激科技发展的具体对策,这里包括:倡导专利制、合同制、奖金制和基金制。税收调节和科技立法。强化保障科技发展的立法体制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大国都把发展高科技放在立国之本的战略地位,并加剧抢占高科技优势阵地的竞争。美国的战略集中表现在:

2,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及其实施

198513, 美国白宫公布了总统战略防御计划, 即星球大战计划。这一计划是继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之后又一项集军事和民用高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群综合研制计划,它以近地外层空间为基地,以激光等非核武器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多层次太空战略防御俄综合体系。它的实施在战略上企图以控制宇宙权来夺取霸权; 在政治上以退为进迫使苏联在其它领域作出让步; 在经济上实现一石四鸟: 振兴美国、夺回主导权; 拖垮苏联、拉大差距并制服西欧及日本; 在军事上以确保生存战略取代相互摧毁战略并发展新一代的主战兵器。据当时预测,到2004, 美国国民收入将超过6万亿美元,7%用于军费计算, 20年内花费72,560亿美元, 按其中的1/7用于星球大战计划, 则投资1-2万亿美元, 而每用一美元则可回收14美元的经济效益。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战略目标的重大调整及国内经济危机的困扰,1993513, 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正式宣布放弃星球大战计划。如果星球大战计划是冷战时代的产物, 那么美国接着实施的导弹导弹防御计划(BMD),则是冷战后时代的产物, 它是对付“中小军事国家”日益扩散的战术核导弹攻击的‘盾”。BMD计划主要集中三个领域:战区导弹防御(TMD)、国家导弹防御(NMD)和先进的弹道导弹防御技术。BMD的目标是:面对世界目前存在的导弹威胁,迅速发展并部署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以增加美国及其联盟的军事实力。为防止远程弹道导弹的威胁,积极开发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以保卫美国的国防安全。

3.美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发展高技术的战略总目标是维护美国作为21世纪的世界技术大国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抢占高速信息技术成为发达国家集中关注的目标。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美国“信息超级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它是在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建立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电脑“互联网络”(Internet)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90年代初,美国的通讯卫星和电缆已经连接102个国家900多个网络中心。由副总统戈尔负责包括商务部长和总统经济顾问在内的特别小组, 具体组织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19939月正式提出了《NII:一项行动的日程>》报告。整个工程将耗时20, 总投资4,000亿美元,主要靠民间投资, 政府的远期投资为300亿美元。这种信息高速公路简单说来,只需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光纤为通道,像公共交通网那样,把全国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小学校、研究机构、医院等公共服务和娱乐单位、各个家庭和个人等用户联系起来,以互联网络的方式快速传递数据。文字、图象和声音的信息系统。目前已普遍开通的有电子邮箱(EMAIL)、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送服务(FTP)、环球网(WWW)、电子公告牌(BBS)等。美国是世界上个人电脑(PC)发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PC发展在美国呈现日新月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大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趋势迅猛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引起的科技竞争,带来了信息革命的快速发展。由于互联网络的风行,传统的通信、家电等企业也纷纷插手,研制网络电视、网络电话等新产品,使信息高速公路显得更加五彩缤纷。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深远影响

当代新科技革命就其深度和广度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国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

当代世界的科学技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20世纪初,美国等发达国家科技因素在劳动生产率中所占比重只有510%,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到6080%。战后美国走出经济滞胀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加速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和原有工业的技术改造。

2.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巨变

战后由于一系列新技术工业的兴起, 美国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主要表现为

1)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三大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第三产业兴起, 而传统的第一,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2)信息产业及其它新兴产业的兴起, 1973年以来, 美国的‘朝阳工业’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航天产业, 海洋开发方兴未艾。

3)推动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巨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机器从动力机, 传动机和工具机三部分组成包括控制机四部分。

4)推动部门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学科的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经济结构,表现在大量新公司的涌现。

5)地区居住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和城市、市中心地区和城郊地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划分将因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普及而变得难以区分。

3.社会生活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加速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全球化生活方式出现的趋势; 食物、时装和交往和娱乐方式发生极大变化。人们发现在美国人们的名片上除了住址、电话号、传真号、手机号以外又多了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甚至个人网址(www)。计算机、电子网络进入家庭给家庭现代化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使家庭成为“上班场所”,使家庭自动化和电子化、工作弹性化和分散化成为现实。

4,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在当今世界,世界经济竞争本质上归结于科技竞争, 科技地位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色地位日益重要, 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已不怀疑, 新技术革命直接关系到美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

5.武器和军事战略的急剧变革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常规武器而且战术和战略核武器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 军事战略也相应发生决定性调整。一般说来, 20世纪初做出重大应战决策要几个星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要几天, 现在往往只需几个小时。80年代以来, 美苏核战略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是和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现代化的武器系统, 是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的武器系统,电子战具有国家总体战略的性质。

6.对社会文化和思想理论的深刻影响

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文化艺术和教育现代化手段的急剧变化。在文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子出版物、电子音响物、电子音乐、电子绘画等电子艺术手段的电子信息文化,为文化艺术领域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由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要求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辅以电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为引入电子计算机和电子网络教学的多元并举方式。教育的直接目标从掌握书本知识为主, 发展到以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新知识能力为主,素质教育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95年在美国硅谷的一座小学,学生在上历史课时可以用PC通过互联网络于东京的大学生讨论历史问题,还可以通过EMAIL 与世界各国的历史见证人交谈口碑史料。由于学校可以进行远距离教学,多媒体的介入教学过程将使教育体制、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大学也承受着强大的压力,要向几乎所有的年龄段的人提供比过去要多得多的科目。

7.科技可能影响社会负面作用的讨论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它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争论。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旦失控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新的生物学从受精到遗传筛选到遗传工程将对恋爱、生育、抚育、家庭模式、伦理道德带来巨大冲击。有关遗传工程对农业的影响是福是祸,已有不同反响。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但是也带来了新的危险和问题。利用计算机进行色情传播和智能犯罪、故意传播有害信息扰乱舆论媒介已经成为公害。计算机病毒战更使人们胆战心惊。随着电脑网络的全球化,英语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些国家的民族语言被冷落,文化冲突将凸现。

 

写于200781,修改于811

 

注释:

黄安年文章:

*《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美国论文集》,94-118,三联书店,1980年版。

*《论近代美国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济宁师专学报》,1985年第2,2-10页。《美国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175-189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8月第1版收录。

*《略论本世纪上半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济宁师专学报》,1988年第1,25-32页。《本世纪上半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190-203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8月第1版收录。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世界性影响》,《济宁师专学报》,1989年第4,18-25页。《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世界性影响》,《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204-229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8月第1版收录。

*《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及其世界性影响》,《中学世界历史辅导教材》,261-291,北京市历史学会,1989年版。

*《电脑与美国历史研究》,《美国史研究通讯》,1992年第1,12-13页。

*80年代中美国重要行业的主要公司》,《史学选译》,19929,312-319页。

*《美国主要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公司》,《信息博览》,1994年第2,39-40页。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现代世界史专题15讲第十讲》,《中学政史地》,199811月号,31-42页。

*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科技篇(1)《自然科学、原子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第15-17页。

*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科技篇(2)《信息技术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6期第16-18页。

*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科技篇(3)《生物科学、海洋经济、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第13-15页。

*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科技篇(4)《当代发达国家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的对策》,《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第22-24页。

*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科技篇(5)《新科技革命发展的世界影响和特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9期第12-14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7636.html

上一篇:小议邮局服务态度
下一篇:诺沃克(Norwalk)洛克伍德--马修士( Lockwood—Mathews)庄园博物馆参观掠影(2007-06-01)
收藏 IP: .*| 热度|

1 曾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