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防腐压力变送器、防腐投入式液位计的应用
周佳强 2010-9-8 16:51
防腐压力变送器、防腐投入式液位计的应用 防腐投入式液位变送器是基于所测液体静压与该液体的高度成比例的原理,采用 国外先进的隔离型扩散硅敏感元件的压阻效应,将静压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温度补偿和线性修 正,转化成标准电信号(一般为4~20mA)。 防腐投入式液位变送器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药 ...
个人分类: 压力(仪表)传感器|70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介绍
周佳强 2010-9-8 16:46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介绍 环式拉力传感器是拉力传感器大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将物理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板环式拉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 ...
个人分类: 拉压力传感器|42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什么是柱式拉力传感器
周佳强 2010-9-8 16:42
什么是柱式拉力传感器 柱式拉力传感器是一种最古老的结构形式。过去几年中,大家都认为它有先天非线性的缺点,所以很少加以深入研究。这几年来,人们又开始对它赋予了极大重视,因为几年来,大量的应用经验证明,柱式拉力传感器有下列在应用、加工上的优点: 1、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坚固耐用,是其他结构 ...
个人分类: 拉压力传感器|39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流量计的分类与比较
周佳强 2010-9-8 16:38
流量计的分类与比较 流量计类型 测量流体流量的仪表统称为流量计或流量表.流量计是工业测量中重要的仪表之一.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流量测量的准确度和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流量测量技术日新月异.为了适应各种用途,各种类型的流量计相继问世。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流量计已超过100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流量 ...
个人分类: 流量计(仪表)|50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开博宗旨
周佳强 2009-7-2 16:54
我的博客很多了,但是每个博客都有自己的宗旨,也就是目标和发帖的规则。 这个博客是第四个学术博客,也就是说,一,以学术问题为主,二,还有三个,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停止更新了。 现在看来,本博客的学术交流主要有两个:1、专业理论知识,这个作为主打,因为这几年我都要靠它立足;2、科研经验,网友帮助我,我 ...
个人分类: 生活白皮书|28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SITRANS LR400 雷达液位计//料位计
周佳强 2008-11-11 11:50
西门子的雷达液位计 一、产品概述 SITRANS LR 400雷达液位计采用24GHz连续波调频雷达技术,对液体和固体物料提供精确的物位测量,最大量程45m。SITRANS LR 400可以在高温或粉尘环境下测量固体料位,例如水泥行业。SITRANS LR 400可提供普通型产品和防爆型产品。 二、产品特点 SITRANS LR 400外 ...
个人分类: 流量计(仪表)|41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CKYPULS64智能雷达液位计
周佳强 2008-11-11 11:37
CKYPULS64 智能雷达液位计 类别 CKYPULS61 CKYPULS62 CKYPULS63 ...
个人分类: 液位(物位)计仪表|35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CKYIDE导波型雷达物位计
周佳强 2008-11-11 11:31
CKYIDE 导波型雷达物位计 应 用 CKYFLEX60系列可用于连续测量液体及固体粉料、粒料及液体的物位 缆 ...
个人分类: 液位(物位)计仪表|66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CKYPULS34雷达液位计
周佳强 2008-11-11 11:28
一、应用范围 过程容器大量程的液体、浆料、固体。比如:原油、轻油储罐;原煤、粉煤仓位;挥发液体储罐;焦碳料位;浆料储罐;固体颗粒 二、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 70m 过程连接: 法兰 过程温度: -40...300℃ 过程压力: -1.0.. ...
个人分类: 液位(物位)计仪表|30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CKYPULS33雷达液位计
周佳强 2008-11-11 11:27
一、应用范围 适应各种存储容器或过程计量环境,液体、浆料、固体。比如:原油、轻油储罐;原煤、粉煤仓位;挥发性液体储罐;焦碳料位;浆料储罐;固体颗粒。 二、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35m 过程连接:法兰 过程温度:-40...350℃ 过程压力:-1.0...60bar 精 度:1mm 频率范围:10 ...
个人分类: 液位(物位)计仪表|27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