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转载][玉米联盟]国产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快”来了!
郑爱萍 2019-10-24 09:50
2019 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任务调增课题申报指南》,“任务调增”明显增多了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内容。 据了解,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或意味着国产转基因大豆、玉米种子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步伐加快了....... 转基因技术应用于玉米已经20多年了,“是否产业 ...
16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水稻稻粒黑粉病的研究
郑爱萍 2019-7-27 17:08
水稻稻粒黑粉病菌 T.horrida 属于担子菌门黑粉菌纲腥黑粉菌科腥黑粉菌属,危害 水稻谷粒,形成大量黑粉粉状物-病原菌冬孢子。稻粒黑粉病是 该病近年来在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产量和质量,本小组开展了该类种子重要病害的研究,现将稻粒黑粉病研究小结下。 1、 稻粒黑粉病危害与症状 ...
51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9毕业答辩季
郑爱萍 2019-6-2 06:35
5月15-16日,本组4名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其中富蓉和赵文娟同学通过硕士答辩,王爱军和刘尧通过博士答辩。富蓉论文题目: 水稻抗纹枯病基因 OsHX8 的克隆与相关研究;赵文娟论文题目: 水稻纹枯菌诱导的受体激酶 RLCK6 功能初步探究 ;王爱军论文题目:水稻稻粒黑粉病、纹枯病抗性材料的筛选与抗性基因定位关联分析;刘 ...
23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一季毕业授位
郑爱萍 2018-6-29 12:56
今年的研究生毕业答辩授位落下帷幕,2名科硕、1名专硕以及1名博士获得学位。 毕业生夏园、盘林秀主要完成纹枯病菌效应蛋白的筛选和验证工作,分别获得新型效应蛋白因子和寄主受体识别蛋白,并运用分子生化方法揭示了纹枯病菌效应因子作用的机理,目前正在开展效应蛋白引发寄主免疫途径相关研究;张金锋对水稻纹枯病基础抗 ...
23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7年工作总结
郑爱萍 2018-1-1 09:26
学校年终考核,把 201 7 年工作总结如下: 发表 5 篇学术论文(2 篇 SCI 收录 S cientific Reports 、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3 篇 《 植物病理学报》 )。 毕业 3 名硕士 ( 含专硕1 名 ) , 美国康涅狄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1 名 ...
23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见过水稻纹枯病菌的孢子吗?
郑爱萍 2017-12-9 09:33
水稻纹枯病菌是以无性菌核和菌丝融合为主的繁殖生活方式,在自然界中很少有人发现其有性世代,水稻专家们在田间几十年也尚未发现。不过我们最近已经在实验室成功诱导出其有性担孢子,为补充水稻纹枯病菌的有性世代生活史,阐明其自然遗传进化等机制打下基础。 (博士生张丹华拍摄 2017)
39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水稻纹枯病菌效应因子之IGFG模式
郑爱萍 2017-9-19 11:48
稻纹枯病菌是一类死体病原真菌( Necrotroph),具有广泛的寄主。纹枯病菌除了在侵染寄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解酶外,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毒素,对水稻、玉米以及大豆作物等寄主诱导产生活性氧爆发反应(R eactive O xygen S pecies ,ROS),导致叶片或茎秆、叶鞘等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云纹状坏死病斑,从而导 ...
41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水稻纹枯病菌对不同寄主适应机制和水稻抗性途径
郑爱萍 2017-9-9 22:19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仅东亚每年影响 15 至 20 万公顷水稻,造成 600 万吨水稻的损失。同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融合群AG1 - IA( Rhizoctonia solani AG1 - IA), 为14个立枯丝核融合群(AG1-AG14包括桥梁菌群)及融合亚群(ISG)病原菌 之一, 也是玉米 ...
32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7届研究生毕业了
郑爱萍 2017-5-11 08:57
今年4名研究生毕业了! 博士生李巧和硕士生陈磊2名同学分别被评为“2017届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所在水稻研究所共有4名研究生获得此称号。希望在读学生以师姐师兄为榜样,再接再厉,祝贺他们! (陈磊、何嘉瑜、李巧、周梦琳 2017温江)
24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6年工作总结
热度 2 郑爱萍 2016-12-17 05:13
2016 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发表 4 篇学术论文( 2 篇 SCI 收录, 2 篇核心)。 毕业 3 名硕士( 2 名科硕, 1 名专硕)。 主持的 973 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新增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项目 1 项。 在读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1 人次,校级优秀博、硕士毕业生 2 人次, ...
28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