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x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xh

博文

话题、命题和下临床

已有 2610 次阅读 2012-10-6 14:10 |个人分类:医学通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下临床

话题、命题和下临床

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魏兴海

(专家)“为何不能多下临床”的话题——作为谈话的中心,加上各种意见可能成为一个理据充实的话题;但也可能因话题概念厘不清、摆乌龙,最后成为一种喧闹和围观。在当前社会和观念快速转型的时期,人们对同一个话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话题常常牵涉命题(判断或陈述),命题则有真伪之分;当下的医患话题,常流于虚妄,使医生集体失语,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并不断受到话语和暴力的伤害。

命题是指一个陈述的概念(语义),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实际观察到。“专家为什么不能在病人身边多呆会儿?”这个话题陈述的真实意义存在多个层面,以下分而述之。

1、“专家”崇拜和误指:按“百度百科”的解释,专家,指具备专业技能,并依赖此类技能为生的职业人士。此类专业技能须符合科学原理,通常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及训练,并有可经考试获得的认证书,拥有自我约束行为的职业操守(或道德)及可量化的专业标准。据此标准,所有获得医师执业资格的医生,都是专家,但不是通常人们认知中崇拜的“大专家”。 医生按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之别,各有职责和分工;大医院的大专家当然是很稀缺的资源,“全国人民上协和”说明了中国“大专家崇拜”的热衷程度。公共或官方媒体概念误指,诱导“专家”崇拜,并对“大专家”提出像住院医师一样的要求,显然是不真实的。

2、大专家在忙什么?大专家社会知名度高、学术地位高、行政及社会兼职多,科研任务重,诸如此类,作为“稀缺资源”,当然“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分析到体制的深层原因,和大学体制的行政化一样,医院体制同样是行政色彩严重,会议多、演讲多、主持多、文件多、出差出国多。行政化体制讲究层级管理、命令和执行力,通用“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因此,大专家也要争课题、争项目,不免也有应酬和交际。地方专家甚至会有北京据点等项目的案例,那是更费时间的。

3、住院医师在忙什么?所谓医师,常常指称临床医师;所谓临床医师,是指床边的医师。医学生到医院实习,称为“下临床”;药师到临床从事“临床药学”,也称“下临床”。“临床医师下临床”是同义反复;问题应该是:“临床住院医师在忙什么?”

第一,住院医师分管的床位比20年前多很多。近年来床位快速增长,而医师增长缓慢是事实。住院医师处理上级医师的查房医嘱,办理出院,接收新病人,是办公室的时间多,而病房的时间不多。

第二,文案书写负担重。即使是电子病历,每天写病程,还有“谈话记录”,——记录需要10分钟,谈话只是形式,还有签字或按手印。按手印这件事,我觉得很无谓;中国半数以上的病人是文盲、半文盲的老人,“按手印”老人不理解——我们只能开玩笑——黄世仁把“白毛女”卖了——病人多半能懂幽默。

第三,门诊负担重。记得我初出门诊的时候,人均日门诊似乎有行政约束,在25个左右;近年面对新农保以后的“井喷”需求,有些科的人均日门诊达到50以上,个别达到100,医生很辛苦;病人则等待1-2小时,人均4-8分钟。7-8年前我有一次去积水潭医院看骨科,已是4分钟的水平了;现在县级医院也是这样。

第四,更多的时间在和机器接触。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在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越来越复杂的大趋势里,跟机器的接触多了,跟人的接触却少了。这叫“异化”,在物质技术发达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但要警惕;医改中途,医院运行的“以检养医”常常需要克服。

(专家)“为何不能多下临床”的话题,所包含的真实含义是:为什么医生和病人的接触时间少了?为什么病人和医生的感情越来越淡漠?越来越敌对?为什么越来越多(大)的机器横亘在医患之间?为什么患者越来越难从医生处得到安慰?为什么“专家”越来越稀缺,“大专家”总是“来若游龙、去若惊鸿”?

看病人、问病史,临床工作很重要,大家都知道;问题是:老一辈医学专家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新形势下如何发扬?93日本版《医学论坛》里山东医生陈军无意中说了一句话,从学理上可以回答上述疑问:“本质上说,医学这一学科,试图理解的是一个与人类有关的永恒主题——人的自然本性。如同神学和法学一样”。医学不只是一种技术,她融合了神性的光辉、也融合了法的语源学本义的公平性——人的自然本性。人的回归,神性的回归和公平的回归,就是医学向临床的回归;体制层面的医院去行政化和“专家”去行政化,我就不再多舌了。

 

2012-9-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548-619707.html

上一篇:医学科普,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一篇:失语的医生群体
收藏 IP: 122.240.1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