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在古代青铜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潘春旭 2020-5-16 10:16
李冰洁 2 篇 SCI 论文:在古代青铜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最近,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潘春旭教授课题组 与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 江旭东副研究员 合作,在“古代青铜复合戈的发现及其制作工艺研究”和“古代青铜器“向内生长”锈蚀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 ...
23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在“石墨烯增强超薄复合电解铜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潘春旭 2020-5-15 10:39
宋贡生 2 篇一区 SCI 论文:在“石墨烯增强超薄复合电解铜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电解铜箔是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以及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制造的重要的原材料。例如,在锂离子电池内,电解铜箔既当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又充当负极电子收集与传导体。 一般来讲,在工业上,按照厚度可以将铜 ...
28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硼烯纳米材料在粒子治疗和中子捕获治疗应用取得重要突破
潘春旭 2020-4-16 09:36
硼烯纳米材料在粒子治疗和中子捕获治疗应用取得重要突破 武汉大学医学物理彭浩教授团队与中南医院谢丛华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潘春旭教授合作,首次提出将硼烯材料作为放疗增敏剂,增强粒子治疗和中子治疗疗效的放疗方案。近期,国际期刊《生物材料科学》( Biomaterials Science )在线发表了该团队的研究成果 ...
20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维阵列 TiO2/graphene/ CuSbS2光电极材料性能与机理研究
潘春旭 2019-10-30 09:37
陈潜源和王中驰等RSC Advances论文:一维阵列 TiO2/graphene/ CuSbS2光电极材料性能与机理研究 当前,对于改善一维 TiO 2 光响应的途径非常多,但主要的改性方式还是基于其特殊一维结构进行改性为主,主要包括表面形貌调控(棒 / 带 / 阵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质的掺杂或复合(金属 / 非金属 / 半导体 / ...
25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性能柔性Ag/CNTs复合薄膜传感器及其在人体健康领域的应用取得进展
潘春旭 2019-6-4 18:42
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物理信号转换为可测量的电学信号的器件。根据结构与原理的不同,常用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光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对于传感器来说,灵敏度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纳米材料的兴起为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机遇,碳纳米管( CNTs )由于 ...
26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TiO2复合材料应用于微波吸收新领域取得进展
潘春旭 2019-5-19 10:46
顼建乐博士:开创了TiO2复合材料应用于微波吸收新领域 随着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由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对电子通信 设备及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雷达波隐身技术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制高点。目前,电磁波吸收材料在信息安全和国土安全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电磁波吸收材料通常存在密度大、吸收带宽 ...
51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银+高质量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高的机械和电学性能
潘春旭 2019-5-19 10:25
杨延鹏和平蕴杰等PNSMI论文:银+高质量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高的机械和电学性能 2004 年, Geim 等采用一种剥离定向热解石墨的方法首次制得二维石墨烯,并发现其能够独立稳定存在于常态,从此开启了 “ 石墨烯时代 ” 。石墨烯,一种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等特性 ...
37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单壁碳纳米管/钙钛矿复合薄膜光电探测器研究取得进展
潘春旭 2019-4-18 11:05
近年来,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薄膜由于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和机械柔性,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柔性光电探测器材料。然而,SWCNTs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由于其弱光吸收和低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受到限制。近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潘春旭教授课题组和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材料科 ...
32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FOMS封面论文:电纺法制备石墨烯/Ag纳米颗粒@TiO2复合纤维及其高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热度 1 潘春旭 2018-12-14 15:09
在众多半导体材料中, TiO 2 不仅无毒、廉价、储量丰富、环境良性,而且还具有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氧化还原势能高等特点。因此, TiO 2 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并广泛应用于染料降解、光解水、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以及纳米发电机等领域。然而,作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光 ...
671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