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心智可以计算吗?

已有 1291 次阅读 2022-6-2 06:57 |个人分类:2022|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心智本质上不是符号的,因而是不可计算的,人脑不是电脑,在具有物理属性的同时还有非物理的生理和心理属性。既能够从无意义的事实中孵化出有意义的价值,也能够从有意义的价值中产生出无意义的事实。这种主客观的混合决定了心智的计算计特点,即有限的理性计算与无限的感性算计共在。比如人类创新“跳跃式”思维也不是基于计算的,即那些常常不按照语言和逻辑所做的思维,所以完全基于机器的人工智能可能也无法有“跳跃式”思维,因此就不太可能有真正非封闭开放环境下的创造性。


真实世界里的各种概念、命题具有着各种组合流动性和弹性。算计不是符号性的,而是流程性的,也是意识的显化过程。意识或许就是许多“隐性”的“显性”化,隐态与隐势的显化,隐感或隐知的显化,隐注意及隐记忆的显化,隐判断与隐推理的显化,隐分析且隐决策的显化,隐事实和隐价值的显化,隐人情并隐物理的显化。东方的算计以前主要是算计人情世故管理,现在正在融入物理、数理、法理等的新算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各种算法必须超越表面相关性,达到真正理解的水平,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机融合智能。态与势是两个藕连体,势态与态势反映两个不同点的变化方向,用算计比用计算更准确。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客观存在的一面-事实性,也有被人们赋予意义的一面-价值性,在人物环境动态交互的过程中,这些属性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于是不同的人就从事实、价值、态势中感知出了虚实、有无、真假,色就是事、物的内涵价值,就像大家眼中的一件普通的戒指、T恤等物件,对于你而言却是无价之宝,因为那是你和Ta的定情信物,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个性主观色彩的眼镜看世界,那么Ta就往往容易受到约束和局限,很难把握全息的“道”,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无“色”的心态去感知、理解、预测世界,那么就较容易把握全息的“道”。事后诸葛亮的精确计算往往忽略了事前、事中人性的弱点,从而导致事实上的“是”成为价值上的“不是”(如安全降落在曼哈顿河上的萨利机长)抑或导致事实上的“不是”成为价值上的“是”(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富数据贫信息、富事实贫价值、富归纳贫演绎等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其根本在于人们只愿意戴眼镜看世界,还没有学会用眼睛看世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人机功能分配的组合流动性中,人的感性可以纠正机器的理性,机器的理性可以改善人的感性。新人机关系最重要的是重构与合作,即随态势的变化而重构感知、随感知的变化而重构态势,由单纯被动的工具使用变为自主积极的合作关系。人机功能分配三原则为:机器在人类比较自信时应不要打扰人类,在人类过分自信时应提醒人类,在人类不自信时应帮助人类。


人人交流中有道德伦理路径,人机交互还没有太认真的伦理道德线索,实际上,除了法律标准,伦理道德也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智能逻辑除了物理还有人情,这或许是东方智慧的不足,同时也是东方智慧的优点。


我们越是研究,就越会发现一切和我们开始以为的不一样,空间会弯曲,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存在,我们发现现实的一些方面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距甚远,这像是一场冒险,像是踏上了伟大的旅程,来到了我们在此之前甚至连在梦里都绝对不可能想到的地方。思维非计算性所描述的世界与我们所经验的世界如此深刻地不同,然而它却是真实的……


刘易斯·芒福德在其全面检讨机器对文明的影响著作《技术与文明》中讲到:“我们注意到机器体系在伴随着一系列历史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枷锁和束缚。我们还看到了机器体系是作为自然和生命的对立面发展起来的;也看到了后来有机的生命体对机器体系的反抗。”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思维、技术、文化等多个子系统互相交织而成的。子系统之间有互动,子系统自身也隐然有自己的意志与动力。如果不对一些重要元素保持清醒,我们就可能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



Screenshot_20220531_094433.jpg



心智的逻辑与数理的逻辑非常不同



前者创造出了后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341201.html

上一篇:人机融合智能中的计算-算计问题
下一篇:东计西算
收藏 IP: 124.64.127.*| 热度|

2 武夷山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