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bol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bolu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第三次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将于2015年9月在赤峰召开
2015-7-25 18:51
第三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 1 号通知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主要的气候特征,其间由于冰川进退留下的丰富且形态独特的冰川地貌,是过去冰川变化和环境变迁最直接的证据。对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进行研究,不仅能重建古地理时空演化规律,而且能够为研究当代环境问题提供理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49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甘肃张掖冰沟丹霞地貌形成机理解析
热度 24 2015-6-2 08:14
2013年考察了甘肃张掖的彩色丘陵地貌后,我曾用博文介绍了那个景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40-770746.html 2014年08月初,在景区领导和员工的关照下,我有幸参冒雨观了冰沟丹霞景区。随着景区知名度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游客光顾冰沟丹霞景区。然而,对该景区的地学科普却远远落后,于是乎,有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22222 次阅读|53 个评论 热度 24
考察赤峰市巴林左旗召庙景区第四纪冰川地貌(欢迎批判)
热度 20 2015-5-11 17:06
2015 年 05 月 02 日,我与赤峰学院几位同仁共同对赤峰市巴林左旗南部召庙(号称 “ 北五台 ”)景区 的花岗岩山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为今年 09 月召开的全国 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讨会 准备现场考察路线。 巴林左旗民委阿主任放弃自己的休息,事先联系了景区负责人宋经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1811 次阅读|54 个评论 热度 20
利用Google Earth判别北京沙尘暴来源
热度 21 2015-3-28 21:13
今天下午阅读了 梁鹏博主的博文: 沙尘天气摆弄点儿科学 —— 两张图告诉你北京沙尘的来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39833do=blogid=877949 一下子想起前几年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地质研究所韩同林研究员讨论北京沙尘暴的问题。于是整理思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1834 次阅读|59 个评论 热度 21
关于构造地质词汇“Kobergens”回答高敏老师
热度 2 2015-2-24 11:20
博友高敏老师给我留言,问“科伯构造”是什么,我不知道,第一次回答时还以为问的是天文学中的“Kuiper Belt”呢。高老师回信说是构造地质学用语,遗憾的是我确实没记住有这样一个词汇。 为了弄清这个词汇,我反复在互联网上查询,终于找到有限的几篇文献: Smoot, N.Christian; Choi , Dong R.; Meyerhof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510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为阿尔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重新科普
热度 20 2014-9-21 10:59
阿尔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大兴安岭中段西侧,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2013年7月我曾驾车对园区进行了一整天的游览,发现多处解说牌有明显的解释错误。为了给今后的旅游者以贴近真实的地学解释,特借助科学网宝地为该地质公园重新科普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7135 次阅读|58 个评论 热度 20
甘肃酒泉青稞地--鲜为人知的红层盐风化地貌
热度 11 2014-4-1 20:04
甘肃省酒泉市正南方 30 千米处有一片至今鲜为人知的独特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怪石地貌。由于地处祁连山北麓,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风蚀地貌,但这确实不是风蚀地貌。 在距今 4000 万前的古近纪,酒泉地区曾经存在着一系列陆相小盆地,在炎热干旱的环境下形成了一套以红色砂岩为主的河流相地层,分布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2964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11
甘肃张掖的彩色丘陵地貌
热度 21 2014-2-25 10:30
在甘肃省张掖市 临泽县以南大约 30 千米处的倪家营乡南台子村 ,有一片色泽艳丽、五彩斑斓的丘陵地貌。不同色彩的地层随着山坡的起伏而绵延展布,好似无数条锦缎铺就的彩色长廊。彩色丘陵位于祁连山中段北麓,海拔为 1800 ~ 2000 米,面积约 40 平方千米。岩石由 1 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河湖相沉积 ...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9704 次阅读|51 个评论 热度 21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