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孟母三迁”疑为教育神话
陈昌春 2010-12-17 09:50
孟母三迁这个典故是知名度颇高的一个教育学故事,原文系出自汉.刘向所著《列女传·邹孟轲母》一文。文载:“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
个人分类: 教育放谈|42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改革开放前海归为何不出国?
陈昌春 2010-10-14 20:23
我心里头常有疑问:文革时相当部分海归遭受不良待遇,为什么没有选择再次离开? 马思聪的个例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为什么没有形成群体事件?今天阅读赵九章的经历,他与老舍先生对人生作了同样的最终选择。这个疑问又浮上了心头。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个例,他们的原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没有普适性。为何没有群体性离开?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53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士文凭与学术休止符
陈昌春 2010-5-28 10:33
国内外有不少资料显示,博士学位获得者大多数走上了非学术道路。或者虽然从事学术工作,但学术意志明显衰减。 从主观上来看,博士生类似于奥运选手。成绩与荣誉到手之日,往往也是相当一部分运动员的运动生命衰退之时。 当然,这与多种因素相关。从客观条件来看,社会需求有限是一大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等也是不容忽视 ...
个人分类: 教育放谈|3221 次阅读|2 个评论
钱老为什么才问?
热度 1 陈昌春 2010-5-23 20:28
钱学森之问已引起了不少人士的关注,答案纷呈,却不一定精彩。 我也有个疑问:作为科学大师钱老为什么临终才问?难道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同样受到温总理器重的人文大师季羡林则抓住时机,提出了不少见解。如以德治国、和谐社会都与他的建言紧密相关。 钱老如果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提出此问,我想影响就要大得多。并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98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洗鼻与洗脑
陈昌春 2010-5-4 21:20
半月前去南京大学听了一场介绍法国著名哲学家拉康的讲座。主讲人是曾长期寓居法国,现为同济大学教授的高宣扬先生。他说1978年他45岁时从中国社科院赴法攻读博士学位(据他的新浪博客介绍是出生于1940年,1978年应是48岁,45岁一说也可能是我记错了)。至得法国,他说思想上忽然有身处童年之感,有一 ...
个人分类: 似水流年|52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陈景润的两麻袋与钱钟书的五麻袋
陈昌春 2010-5-4 20:02
陈景润工作、生活的房间里没有桌子(床板兼当书点桌)。六平方米的小屋,竟然空如旷野。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见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据杨绛(钱钟书的妻子)说,她在1973年为钱钟书整理读书笔记时,即有整整五麻袋之多,堆在屋里高高的如一座小山,每一本笔记上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中文 ...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47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品洒师与品书师
陈昌春 2010-5-4 19:27
西方国家的葡葡酿制厂,据说雇用专门的品酒师而不是化验师对酒的品质进行检验,用鼻子而不是试管。 作为读书人,我不由得想到,有没有品书师的职业存在呢? 当今世界,书籍浩如烟海,谁给图书进行点评呢?完全依赖钱钟书等个人小作坊式的自由书写,恐怕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然而,品书师正如品酒师一样,不是办个专业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757 次阅读|1 个评论
马列主义老太太与中庸的孔老先生——《论语》我读
陈昌春 2010-4-29 19:36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看来看去,只看到了“吃人”二字。马老先生我们绕不开,孔仲尼老先生我们也绕不过去。于是想啊想啊,《论语》中到底能读出什么。老将赵普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五四”期间被诸多人士解构了一回。 马列主义老太太是一部电影中的角色,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46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黄河改道之痛
陈昌春 2010-4-23 01:11
最近地震、干旱令人忧心。随着夏季将至,洪水又将成为心腹之患。 不由得想起了黄河。尽管近年黄河由于上游纷纷开渠引水,雄风似乎不再,稚儿乳童可以一年几次踩着黄河的肚皮潇洒走几回(黄河已断流多次)。 然而,洪水一到,墙倒众人堆,一时之间人人似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6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