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地球表面处于高温小密度物的分(8)/李务伦
李务伦 2021-11-9 17:02
上一文在主要用 球内性质 Ⅰ 简单说明一些学者的地球动力成因,尔后利用热结构图示推演了表面小密度物的演变,其中还涉及了转换断层、三联点和小密度物的合。然而根据目前大陆的开合与漂移研究,小密度物形成统一的大陆后,并非稳定,在一定的时间后将产生分裂、漂移。 根据 “ 分异与受迫热对流 -热结构的 ...
16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地球表面处于高温低粘性态表面结构推演与小密度物的合(7)/李务伦
李务伦 2021-11-7 11:56
球内性质在以往的文中存在两种表述: 1 、无外力场作用,无绕轴旋转下的球内性质; 2 、在外力场,绕轴旋转的球内性质。为便于今后叙述,前者称为 球内性质 Ⅰ, 后者 称为 球内性质 Ⅱ。 前面系列文讨论了受迫对流的内部结构以及形成这种结构的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并以 热结构 命名这 ...
16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陆地球的泡沫”形成及形成“泡沫”的结构特征(6)/李务伦
李务伦 2021-10-22 10:15
系列文字( 1)-(5),叙述了球内性质,分析了分异、受迫对流的特征,以及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成分和星云物质汇聚后的产生的物理现象,因此分析地球的构造运动就有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星云物质汇聚基本结束形成原始地球,球内物质的展布与球内性质的要求相去甚远,根据“星云物质的汇聚产生的物理现象(5)”的推断分析,分异 ...
17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星云物质的汇聚产生的物理现象(5)/李务伦
李务伦 2021-10-19 14:47
从前一文 “地球的 元素和物质 组成( 4)”,我们既了解了地球大概的元素组成,也了解了原始星云物质的组成。星云物质如何汇聚形成地球,对于地球动力学而言,并不重要,但汇聚后的情况则是我们最为要关心的。关于原始地球的形成,无论是均匀聚集,还是非均匀聚集,无论星云物质是冷还是热,聚集的过程一定会生热 ...
18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球的元素和物质组成(4)/李务伦
热度 1 李务伦 2021-10-18 13:27
前面首先推出了球内性质,总结了分异和对流特征,及物质量不足以形成球层的展布特征,始终没没有涉及具体的地球问题,特别是地球的元素及物质组成。下面就简述地球物质的组成。 地球化学和陨石研究表明,地球元素组成: Fe(34.6%)、O(29.5%)、Si(15.2%)、Mg(12.7%)、Ni(2.4%)、Ca和Al(2.2%)、S(1.9%) ...
330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物质量不足以形成圈层的平衡展布特征(3)/李务伦
李务伦 2021-10-16 12:26
根据球内性质,不同密度的物质,在量足够大的情况下,能够形成圈层。对物质量少不能形成圈层的又是怎样的展布,下面进行分析,如图 1。 图 1 塑性物质在球内性质下的改变剖面示意图 如图 1所示,在图1(1)中,图中是刚性圆柱体的最大剖面,上面圆柱体密 ...
15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异与受迫热对流-热结构的特征(2)/李务伦
李务伦 2021-10-13 17:32
在 “从球内性质看‘陆’物的形成( 1 )”中,谈及早期的陆物形成与分异和受迫热对流 - 热结构有关,但它们在球内性质背景下的特征、结构、性质并没有交代。在以往的叙述中“ 网状周期性地球构造动力的合力场强度解释 ( 2 ) , ” ; “物体上浮内部结构及规律与重力资料的关系--兼论“ ...
26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球内性质看“陆”物的形成(1)/李务伦
李务伦 2021-10-10 11:02
地球上为什么存在硅铝物为主的陆地,多半会以自古而然,本来就是这样,还会存在什么原因?其实不然,硅铝物的陆地与球内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球不存在自转与外力场的作用时,球内性质如下: 1、引力线为直线、引力线方向与压力方向均指向球心;2、等引力强度面、等压力面、等引力位面均为球形;3、引 力线 ...
15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球构造与动力之问/李务伦
李务伦 2021-9-8 14:40
地球构造和动力成果很多,但多以某一专题展开论述。地球是一个整体,而系统性的论述笔者认为已成为当下发展趋势。球形的地球靠什么来维持?在地球不同地方,存在不同的构造形态。这种局部构造如何影响整体,整体构造又如何影响局部。鉴于此,根据所能接触的资料,列出以下地球构造和动力之问。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1 ...
16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古老造山带不存在山根的球内性质解释
李务伦 2021-8-29 14:28
李务伦 张国伟院士等( 2001)研究证实: 年轻的造山带下存在山根,年老的造山带下则不存在山根 。这一结论的得出源自对深部地震资料解读: “碰撞造山后,深部地质作用仍在继续,而且非常强烈,特别是地幔相互作用非常强烈,莫霍面从新调整,结果古老造山带下面几乎不存在山根,而年轻造山带之下却存 ...
166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