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lyO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rulyOne

博文

高职人才培养的五个教学体制改革的创新转型研究

已有 1959 次阅读 2022-2-26 14:38 |个人分类:给同行|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高职人才培养的五个教学体制改革的创新转型研究

董春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东街6号 邮编116037

 

 [摘要] 本文提出的5个观点都是“颠覆”目前常见的高职教学体系和体制的,作者希望可以由此引发业内人士对高等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体制的讨论,从中找出一条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条新路。这5个观点是:建设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以课程教研组为核心的实训机制;建设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学制体制;建设以自有企业为主的实习基地;以“实践教学外包”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教学体系  学制  课程教研组  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是目前困扰我国整体制造业水平的一个瓶颈,如果仍然在原来的体系、体制、观念、做法上小改小革不从根本上改革,也许根本无法达到改革预想的目的。必须从根本上“颠覆”目前常见的高职教学体系和体制的。

1.建设以课程教研组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历来的教学改革没有突破以院系和专业为教学基础的做法。但是,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方式应该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1.1 课程教学组

以课程为中心,就是将相关专业开设的类似的课程组成课程教学组。主要任务是落实各个专业对本专业在此课程中的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研发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设计。负责各专业所开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的达成率。

由各院系管理相关的课程教学组,教学组是教学实体,包含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实践教学的落实,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管理,实训设备与环境的管理等。

1.2 专业负责人

各个专业设置专业负责人由各院系任命或竞聘,可以是兼职职位由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教研组长担任,由各个院系直接聘任管理。专业负责人是研讨专业培养标准的召集人和撰写责任人,是对培养标准中各种工作能力、职业目标、学习领域课程的定稿人和落实监督人。

专业负责人为虚职,其下没有实际人员,他的工作完成需要在教学系主任或教学院长的协调下与各个课程教学组,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1.3 改革的背景与前景

之所以这样改革,用意是将培养标准的制定、培养标准的落实和培养标准的考核由专业负责人、课程教学组、院系三方完成。

这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从知识体系转向能力体系后,课程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十分紧密;课程教研组可以专心的将本课程钻研并落实。而且,目前精品课程的开展使得一门课程的覆盖面已经扩大到不仅仅是本专业、本院系,甚至跨专业、跨院系。

因此,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中的深化就是将课程做成立体的、全息的,跨越了理论、实践的界限。

2. 建设以课程教研组为核心的实训中心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管理都沿用过去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全部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独立为一个部门,划归各院系管理,甚至单独成立的综合实训中心由学校来管理。

2.1 课程教研组管理实训室

实验员或者实训教师没有纳入专业室管理。结果造成的后果是:或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讲授而脱节,或者专业课程教师无法获得实训教师和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实验员和实训教师对自己分管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课程不熟悉不了解,而专业教师又不可能在自己空闲的时间段得到实验员和实训教师在空间上的帮助,来达到预习和备课的目的。如此一来,许多实训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从管理的角度看目前的管理体制是方便了管理、条条框框一目了然。但是,实训室是来教学的,必须保证便于教学和应用,而不是便于管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选择就是实行课程教学组管理实训室、实训设备,课程教学组进行实训课程的安排;实验员作为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助手,全部纳入教师的管理体系,进入课程教学组管理。

这样实验员和实训教师必然会对自己分管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课程熟悉和了解起来,即便时暂时不了解,专业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空闲的时间段得到实训教师在空间上的帮助,或者不需要帮助也随时可以进入实训室,进行实训课程的备课和预习。

2.2 课程实训一一对应

由于实训场地的限制,目前理论课程的实训部分开全率不足,有许多实训即使开设了,也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或者是老师一个人做学生看,或者是学生们重复老师或教科书上的来做,根本没有锻炼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就是因为这样,许多实践性的知识不得不在理论课上加以阐述,理论解释的效果相比与实践动手的效果是事倍功半,显得课时量不够,课时延长许多。

为每一门或一系列课程建设一个综合性课程实训中心,有了必要的实训场地,不仅仅理论课程的实训可以开全,还可以增加更多地独立实训课程。取消那些验证性的实验,可以从老师领着学生做,发展老师指导学生做,再发展到学生自己做。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建设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的学制体制

目前的教学改革希望取消一般教室的课堂教学,理论课改在实训室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边上理论课,一边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知识在情景交互中加以强化。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进一步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培养的时间。同时,延长同一门课程在短周期的频度。

3.1 现有课堂教学时间不合理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职院校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效果良好。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全部将三年学制中原来两年半的课堂教学压缩为两年,剩下的一年在学校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现有的课时设计模式为长教学周期式,即无论多少学时的课程,基本要占满一个学期,经常有的课程每周只上一次课二个学时,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已经忘记了上次课所讲的内容,无法集中精力将课程顺利的学下去。

同时,由于课程的连贯性和相关性,有许多课程无法排在4个学期(如果授课学时变为2个学年)。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整个教学的规划和设想。

3.2 调整课时制式

因此,要调整课时设计。抛弃原有的长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模式,使用短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让学生相对集中的在较为短的时间段将课程完成。也就是说,假设本专业共需要完成32门课程的学习,在每学年完成16门课程的情况下,每学期应该完成8门课程,使用短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时,可以让学生上半学期集中完成4门课程,下半学期完成另外4门课程。

这样,一方面更有利于将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理顺,可以将原来的4个学期4个环节增加到8个环节;另一方面,集中地教学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向心力,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并惯性的进入衔接课程的学习。

4. 建设以自有企业为主体的实习基地

由于学校的实训室建设脱节和各专业所面临的社会共性的问题,学生的实习基地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导致校企合作不易、工学结合松懈、顶岗实习难办。

4.1 工学结合的难点

我们的政府没有任何行政命令和法令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我国的税收政策也不会因为某个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得到任何优惠政策;企业在接受我们学生实习时确实耽误了生产、降低了效益;企业不愿意让技术骨干放下生产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这就导致了谈“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

因此,现在的学生无法完全安排就业前的实习和得到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应的培训,致使学生的培养有脱节的问题。

即便是各专业有了综合性实训中心,这也仅仅解决了教学环节的问题,可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满足以作业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实际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锻炼。但是无法衔接社会实际需要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还无法直接得到直接就业一样的锻炼。

那么,如何将实训中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何将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得到与就业一样的工作经历,就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解决的问题。

4.2 实习基地的作用

按照学生的就业岗位,建议学校设立三种类型的实体:咨询设计中心、工程公司、服务公司。让学生在第三学年一年的时间里顶岗实习和工作,每届学生毕业时可以适当留下个别优秀的学生作为公司员工。

学生经过了这三个公司的顶岗实习之后,完全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工作业绩,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实施无缝衔接。

此外,这些实习基地还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外包”,为社会企业培训新入职员工,或者为其它兄弟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基地。

4.3 实习基地的建设

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分类、分步的进行。

一是可以先由学院聘请本专业方面的管理运营人才,学院出资独立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实体,划分为3个主要业务方向安排学生进行实习。随着业务的开展,慢慢发展壮大成3个主要团队。然后根据业务需要的进行,演化成3个独立的实体。

二是寻找业务发展方向与学校的设想一致的公司实体作为我们合作的对象,学校出资与这些挑选的对象成立股份有限制合资企业。用合作合资协议的方式规定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招收一定数额的学生实习顶岗并领取一定的补贴、合资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司的盈利不分红并将其全部用于公司的发展、学校每年按照学生数额的多少划拨一定的津贴费用”等条款。

这种方式是较好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其优势非常明显,缺点也可以签署协议预先化简风险的方式克服,既不会影响学校的主业发展,又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方式。

此外,这种方式又可以将合作对象列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院外实习基地的视野。达到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又能够扩大院外实习基地,还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就业领域的三重目的。

5.建设以“实践教学外包”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外包”的概念引申和来源于现代企业管理和运作中的“业务外包”。这些外包包括“软件外包”、“人事外包”、“物流外包”等等。

5.1 实践教学外包的概念

 “业务外包”(Out Souring)又叫“外部委托”,或者“资源外包”。是现代企业业务流程中,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或非优势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的一种业务方法。

其本质是把自已做不了、做不好,或别人做得更好、更全面的事交由别人去做,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将“业务外包”理念,应用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就产生了“实践教学外包”,即各个高等职业学校将按照自己的优势、重点和特色,保留这些自己的优势教学内容;选择自己不擅长的、投资过大的部分教学内容,外包给专业的社会培训中心、专业技能中心、企业培训中心等外部专业教学机构。

5.2 实践教学外包解决的问题

这样能够一揽子解决许多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简陋、教学内容肤浅、投资深度不够、校企合作不易、工学结合松懈、顶岗实习难办、技能证书缩水等难题。

通过“教学外包”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或非擅长的实践教学任务交给外面的专业单位去做,学校领导集中精力把学校的整体教学活动提高到最高水平,而所需的全部费用则与目前的开支相等或者有所减少。

特别重要的是,学校还往往可以省去一些对教学设备的巨额投资,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和费用的投资,以及随着这些设备技术含量降低不符合最新水平的风险。

因此,“教学外包”可以广泛的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前后的上岗过渡连接。

6.结论

这些超常规的“颠覆”性改革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提高的一剂良药,由此可以引发业内人士对高等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体制的讨论。可以预料,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出现更多形式“颠覆”性改革,并从中找出一条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

[2]陈晖.试论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222-3.

[3]董春利.高职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外包”的探讨 [J].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3.

[4]俞克新.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颠覆性改革 [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33-4

 

 

[作者简介] 董春利,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电子邮箱:dongcl@yeah.net


全文发表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实践——微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2012.12),ISBN 978-7-121-18579-3,本文为节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2637-1327139.html

上一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外包的内容及运行
下一篇:英特尔公司大连F68工厂ESAP培训的评估与建议
收藏 IP: 223.102.30.*| 热度|

1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