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da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gdawei

博文

[转载][开心调查]《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曹明华

已有 2131 次阅读 2022-3-28 16:0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开心调查]《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曹明华

   作者:file666 提交日期:2005年 7月3日

  突然想起一些名字,想起一段岁月。你会想起他们吗? 偶记得上海当时还有一个女学生诗人,想不起名字了……

  曹明华:从象牙塔到在水一方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23/7/class002300002/hwz51138.htm

    在“遍地风流”的20世纪80年代,曹明华曾是中国高校间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是最知名的“女大学生”,有“大陆三毛”、“校园散文家”之誉。她的散文小册子《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作为上海文化出版社1986年12月版“五角丛书”第三辑之一种,初版就印了13万册,不久即重印数次,总行销量达八十八万册之多,这不能不说是出版业的一个传奇。我当时正负笈巴蜀的川大,现在仍清晰记得当年校园内争相购买传阅的情景。我自己也曾买过一册,并躲在蚊帐里掌灯细读过。于今,在泉斋的当代散文插架里,依然可以找到这本薄薄的、已经用牛皮纸修补过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

微信图片_20220328154306.jpg


微信图片_20220328154301.jpg


    是当时的曹明华写出了第一流的散文了么我觉得并不是。十几年过去了,重读她的这本《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以及稍后几年的《一位现代女性的灵魂独白》工人出版社1988年1月版,可以轻易地发现,曹明华的早期作品,只是一些断片、松散、随意的抒写和札记,尽管鲜活逼人,富于思辩、热情和现代理念,终究显得有些潦草和过于漫不经心,如时尚杂志上好看的快餐文章,读过了也就算了。曹明华这一时期的散文,尚处于练笔阶段,即使是那篇曾获上海青年文学敦煌散文奖的大作《更为富有的一刻》,也还是稚气未脱的习作。《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之所以热卖,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搭上了“五角丛书”这套“全国优秀畅销书”的直通车;二是契合了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口味;三是读者对这位理工科大学生笔下颇有“反叛”意味的话语方式普遍感到刺激和新奇。

    



QQ截图20220328154717.jpg




        解读曹明华的两部“少作”,可以知道,这个在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学习生物医学仪器和哲学专业的才女,是个习惯于胡思乱想、发表奇谈怪论的人,喜欢躲在小屋子里,“四周凌乱地堆满了画有规范符号的教科书和祖传的必读物,头沉埋在没有色彩、音响和温暖的大册子中,一盏灯昏黄。”而这些所谓的“散文”,只是她的日记、书信之类率性涂抹的“衍生物”,写得放松、随意,无拘无束,并穿插融汇了生物医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思维与资讯,迥别于纯文学的正规笔法,正像她自己所说:“因为没有‘学过’,所以我还能够幻想,不着边际地幻想。”曹明华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够凝练,略显散漫与芜杂,但有一个鲜明特点已初露端倪,那就是观察敏锐,剖析透彻,充满了湛淳的智慧和沉静的哲思。

    

   十多年过去了,当《世纪末在美国》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版这本厚厚的新著摆到面前时,我们有幸领略到了一个更为开朗、更为理性和机智的曹明华。《世纪末在美国》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三十四篇文章是一束随笔,即作者“抽空断断续续写下的一些小短文”,话语方式仍是早年那种疏阔的、札记式的断章,以美国舞台为背景,精细地探讨了许多诸如生存、空虚、权欲、婚姻、金钱、性、个人主义、时间、家等等敏感的现代社会问题,揭示出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和相同的人性,个中有客观的评介,也有辛辣的讽责。下部是一组六章的留学生活纪实,侧记着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内的种种闻见和观感,尤其生动地描写了数学家贝尔曼教授、大学生费雷德、妹妹曹明逸、“红头发”C.J.以及日本科学家毛瑞博士等一系列有个性、有特点的人物。他们奋斗的经历和故事,使人不由想及那句关于美利坚的经典名言:“美国像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在上面滑起来神采飞扬,仪态万方;一旦停下来,你就会被冻死。”

    

QQ截图20220328155036.jpg


  曹明华在美国攻读的专业是大脑和人体老化研究“这样一门比较客观的知识”,使她的文字高屋建瓴,持之有故,贯注了优雅的科学逻辑和气质,沉着、公允、细密、明澈,同时又不乏幽默。而且,曹明华经常能从人的生化基础、生理本能与机制的表象中,捕捉到一些深层次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因果与症结,譬如她从富人减肥、穷人求胖的反动中发现了文明的落差《胖人与瘦人》,从被逼要告“狗状”的邻里冲突中顿悟了“道德是人性的上限,法律是人性的下限” 《狗官司》,从西方世界心脏病的高发透视出现代人的好吃少动和激烈的生存竞争《心脏病研究与奥斯卡》。曹明华一直致力于人性本质内涵的开掘,有着许多苍凉的体验与把握,譬如在《离婚》一文中,她写道:“……就像人性的缺陷所带给我们的遗憾那样,人生的不完美也需要我们作为一种事实来接受。美是短暂的,就像幸福感的稍纵即逝。也如同从我们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注定了朝死亡出发。不管怎么说,我们终究有能力学会与人性的不完美共处,与人生的不理想妥协。”而这样有文采、有识见、鞭辟入里的警语,已宛然一派培根、蒙田、拉罗什福科笔下的韵致风神了。

    

  曹明华曾说自己“是个扔东西的人”,“并不预备专门从事文学”,想“成为一个心理医生,以一颗心去看望许许多多受伤的心”。而最终,她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学者,也成了一个熟稔中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脚踏了中西两只船。不但在大脑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也为中国散文的“现代化”、“国际化”做出了贡献。可以说,《世纪末在美国》是曹明华臻于成熟的一部作品,是她在美国“所学习到的关于人性课程的一部分”,是她“不断保持一种好奇、学习和改善自己的心态的结果。

    

  从《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到《一位现代女性的灵魂独白》,再到《世纪末在美国》。我们看到了曹明华可喜的成长,看到了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宽容的人文精神,看到了从象牙塔到在水一方的蜕变与飞跃。这也正像她自己在书中的表述:“我的翅膀已经长硬了。我再进入任何一个新的环境,我已经十分清晰地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本身成了一个与环境同样有力量的因子提供于自我的价值判断。我知道我已经能够飞翔。”祝愿奇女子曹明华在异域的海岸和天空下,飞得更高更远吧……


转载自:http://bbs.tianya.cn/post-female-96303-1.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74929-1331418.html

上一篇:“第十一军”公众号发已逝军官证言-双版本互打脸
收藏 IP: 112.4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6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