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在改革的道路上并不孤独
2008-11-12 16:49
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改革道路上并不孤单 作者:崔雪芹 来源:科学时报 带着理念的改革,代表着未来,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我们个人不过是顺应历史发展,克服一些困难、妥善处理一些矛盾,和大家共同前进。 饶毅或许没料到,自 ...
个人分类: 社会|7032 次阅读|15 个评论
57位海内外科学家建议国家加强对研究生的支持
热度 3 2008-10-24 08:53
(此建议草拟于2007年,修改和签名在2008年1月完成,2月提交国家有关领导,两周内得到正性答复) Cover letter 出于关心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57位海内外科学家建议国家注重对我国研究生的支持。 我们有一定代表性:既有80岁的老院士、也有年轻的教授;既有国外、也有国 ...
个人分类: 社会|33721 次阅读|141 个评论 热度 3
饶毅对崔克明教授公开文章的回复
热度 1 2008-10-17 09:48
在贵阳出席全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大会期间,得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崔克明老师最近在网上发表几篇公开文章,提出意见和呼吁。其中有些问题涉及到对学院发展原则的误解,并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评判。据说,也有很多反应。因为崔老师明天就要出国探亲半年,而我今天傍晚才回北京,还因为 ...
个人分类: 社会|38606 次阅读|108 个评论 热度 1
我的第一个教师节
2008-9-29 08:04
饶毅 2008年9月10日,是我第一次过教师节。 我出国时,没有教师节。去年回国当教师时,节已经过了。 我记下今年的教师节,主要是因为当天的两个事情令我感触:一个有关我学院的老师、另一有关我儿子的老师。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当天上午是原有教授述职,涉及 ...
个人分类: 社会|925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阳光人生
2008-9-24 15:48
--致北大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新生的欢迎辞 饶毅 1) 乐观心态 今天的你们,兴高采烈地入学。 不要怕兴奋伴有幼稚,不要怕欢快夹杂盲目; 乐观不仅是年轻人的特点,也是值得你一生保持的心态; 给你带来一生幸福的最大因素,很可 ...
个人分类: 社会|8223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北大生物新生老生代表在2008迎新典礼上的发言
2008-9-20 07:35
发现自己生命科学学院迎新开学典礼老生代表发言 高小井 大家好: 欢迎来到生科。三年以前,我就坐在下面,和你们中的一部分人一样,希望在一个优秀学长的讲话里听出点绝招;现在,我已经想不起来当时的老生代表是谁了。首先提醒大家,你 ...
个人分类: 社会|10673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师家长 人同此心——饶毅与08级新生家长交流
2008-9-16 13:31
(北大生科院学工办整理) 为了学生成长! 这是北大的老师和北大新生的家长们共同的心声。 2008年9月12日是北京大学2008级新生入学的日子。来自祖国各地的120名本科新同学初入燕园,步入了生命科学的殿堂。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于报道当天下午,与学生 ...
个人分类: 社会|8399 次阅读|12 个评论
饶毅致奥运学生志愿者:感谢你们向大家展示中国的未来
2008-9-7 19:40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奥运志愿者同学们: 感谢大家奥运期间的志愿服务工作! 奥运的精神能够发扬光大,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志愿精神! 运动员们能够发挥绚丽夺目的光彩,是因为你们和其他志愿者们默默无闻的工作! 全国人民能够为中华儿女而骄傲和振奋,也包括对你们工 ...
个人分类: 社会|5223 次阅读|5 个评论
以积极心态支持优秀科学家回国
2008-8-13 11:17
饶毅谈施一公回国   本报记者:王丹红 这是继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教授等之后,在国际上成名后、壮年阶段全时回国的两位讲席教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几十年在海外成为助理教授后回国的,人数不到30人,成为副教授后回国的,不到20人。两位讲席教授回国,说明我国吸引人才的 ...
个人分类: 社会|11718 次阅读|35 个评论
怎样培养一流研究生——访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饶毅
热度 2 2008-8-11 14:05
本报通讯员 贾宝余 饶毅20多年前留学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目前任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是美国的《神经科学杂志》等多个国际、国内科学期刊的编委。是担任国际杂志编委最多的华裔科学家之一。近十年来,饶毅参与了国内科技体制改革的讨论和实践,协助推动中国科学 ...
个人分类: 社会|17293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