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两幅雕塑
刘钢 2019-1-7 13:24
温故知新是很好的一个传统。前几天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时,在它四周发现一个金黄色的雕塑。这让我想起来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院中的一幅雕塑,是白颜色的。我也拍摄下来,我觉得这两幅作品很相似。 不知作者是否同一。 由于拍摄的角度不同,作品的材质也不同,无法判断。如果是同一作者,那他可就是大牛人 ...
个人分类: 摄影乐趣|20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杭州鼓楼堂
热度 1 刘钢 2019-1-6 13:09
杭州鼓楼堂创建于1661年。后由美国北长老会募捐,于1931年才改为中国宫殿式教堂。自利玛窦去世后,由龙华民挑起了“礼仪之争”,使洋教在中国的传播受阻。后来教会聪明了。教堂不在形式,而在信徒多寡。实际上,现在没有教堂,洋教在中国的传播还是好生了得。譬如说,家庭教会就是一例。 天主教也好,基督教也罢,都在中 ...
个人分类: 摄影乐趣|5063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
照片中19世纪的老北京一撇
热度 2 刘钢 2019-1-5 11:46
策划国际性的展览相当不易。首先要有人脉。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各领域的“哥们儿”形成团队。其次是要找好的主题,然后到国际上找到相应的合作伙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有个《世相与映像》的“影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这回找来美国的洛文西尔,此人比较“另类”,他从收集老照片起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专门有洛文 ...
个人分类: 艺苑览胜|325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热度 1 刘钢 2019-1-4 14:12
人一多难免要排队。可排队累。那天到清华大学看展览,人实在太多了。都加了夜场,其他展厅早已清场关门了,可一楼展厅的《西方绘画500年》依然排着长长的队。清华艺术博物馆并非那么宏大,大厅里塞满了人。不过有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让大家排成一行,逶迤蛇行。那天我从早上就出门了,到晚上的确有点儿累了。我来的目的 ...
个人分类: 摄影乐趣|285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穿越大洋的艺术(二)
刘钢 2018-12-29 11:38
装裱在正规的画作上还是相当重要的。中国画也好,西洋画也罢,都讲究这一点。不过中西不同。中国画的装裱是专门的一门手艺,可西洋画尤其是油画,就是它的画框。以前拍画展总把画框去掉,现在发现不对。油画的画框也是组成作品的一部分。有的也是精雕细刻,让人赏心悦目。通过这几次参观画展,逐渐体会到这一点。拍画展和 ...
个人分类: 艺苑览胜|22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周的雕塑作品
刘钢 2018-12-23 17:15
博物馆四周通常有些好看的雕琢作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虽然建成年代不是很久,也还是采取了这种形式。可惜数量不是那么太多。不过少而精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可以从多个角度拍一件自己心仪的作品。我去参观马上就要结束的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西方绘画500年》馆藏艺术特展。再过两天展览就要结束,不去的话这次机会就永远失 ...
个人分类: 艺苑览胜|88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胡庆余堂
热度 3 刘钢 2018-12-14 13:40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不难看出,在中医药方面,庆余堂可以和同仁堂在名气上还是平起平坐的。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还是同仁堂的规模和名气要大于庆余堂。但是庆余堂在杭州人们习惯称其为“胡庆余堂”。多了个“胡”字。实际上,胡庆余堂的创立是由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的。为了纪念这位籍贯有争议的大人物,就 ...
个人分类: 摄影乐趣|3230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西泠印社
热度 3 刘钢 2018-12-10 14:52
丁敬(1695-1765)是“浙派篆刻”的祖师爷,“西泠八家”数他最为出名。而西泠印社的创设与他的渊源很深。上个世纪初吴昌硕的篆刻从“浙派”入手,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成为后海派艺术家代表。在日本他被称为“印圣”。后来结社杭州孤山,设立“西泠印社”,并出任首任社长。我来杭州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到西泠印社雕 ...
个人分类: 摄影乐趣|2977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