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新学期寄语——致2016级5班中医学子
热度 3 张焱 2017-9-5 21:53
昨日,三火看到信忠宝老师写的博文—— 开学第一课开场白 ,很赞赏信老师的作法。真正为学生负责的老师已经不太多了,大家都有些疲惫。三火也意识到自己也是好几个学期都没有写关于新学期、第一课的话题了。今天,新学期的第一课开始了!本学期所讲授的班级是中医学专业2016级5班,课程是《内经选读 ...
个人分类: 教与学|7841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读《伤寒论·序》的感悟(续一)
热度 3 张焱 2017-5-17 20:33
人生在世,时空被压缩到一百年,普通人很难做到全能。既然与中医有缘,就要把中医学好,先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 作为一名医者,探索的最高层次是探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传变及转归,即人体生命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变化。在传统文化主体观念缺失的今天,中医的发展受到 ...
个人分类: 教与学|113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3
重温《伤寒杂病论·自序》有感
热度 1 张焱 2017-5-6 11:06
从第9周开始,2016级研究生的《难经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课了。在讲绪论的时候,再次提及东汉·张机(仲景)在其著作中的“自序”,看到大家虽然都学过,但并未记住多少,遂留下作业——全文背诵之,并用心体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仲景每每感慨“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而 ...
个人分类: 教与学|1551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人类的自然寿命
热度 6 张焱 2016-12-30 14:48
——人类自然寿命的综述报告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医6班 朱枝秧 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期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也不断提高。但是人类的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类的寿命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古至今,我们也发现人类的自然寿命极限也相类似。 ...
个人分类: 教与学|17894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6
人类自然寿命研究综述
热度 2 张焱 2016-12-30 13:13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级针推二班赵宪军 根据现代西医的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肢体、心理上的健康,还包括社会适应上处于完美状态。据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人类的寿命受遗传、医疗条件、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依靠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占到15%,医疗条件8 ...
个人分类: 教与学|10200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学习《黄帝内经》有感
热度 2 张焱 2016-12-30 10:20
关于人的自然寿命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2015级6班 岳龙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体按照正常的衰老状态来说,是能够活到120岁左右的。而中国古代也早有这个说法,甚至有神人、至人、真人,能够依靠修炼活得更久。但是,如今的人寿命却很少能达到自然状态下的120岁,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多方面的 ...
个人分类: 教与学|861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自学心得
热度 1 张焱 2016-11-1 13:57
2015级针推2班 葛凯文 四气,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气候特点;调神,即调摄精神情志。《内经》曰: “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说明四季不等同于四气,所以人体需要随着变化的自然节气去调养,体现着天人一体观。 不同季节的具体养生之道,说明了不同的季节 ...
个人分类: 教与学|120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心得感悟
热度 1 张焱 2016-11-1 13:31
2015级针推二班( 06)董文佳 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养生愈加的重视。记得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从电视上接触到了关于养生的一些知识,电视养生曾经在各大电视台极度风靡,但是因为各种说法层次不齐,导致电视养生也渐渐地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后来,就是接触到了《黄帝内经》,才知道养生并不是那么简单: ...
个人分类: 教与学|17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给想学中医的人推荐几本必备书
热度 8 张焱 2015-11-21 16:40
最近,总有学生问我要看些什么书。的确,古今中医的书籍实在太多了。我认为那些能够引领学习中医者入门的知名著作以及当今热门 的 励志书,还是值得一看或永久收藏的!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黄帝内经灵枢经白话解》《难经白话解》(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 《唐宋金 ...
个人分类: 教与学|23799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8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