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hw

博文

译著:基于对地观测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前言、目录)

已有 4518 次阅读 2016-6-11 10:4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遥感, 生物多样性, CBD报告

基于对地观测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加拿大生物多样性公约出版社(秘书处)编著;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译. —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7 ISBN 978-7-5111-2488-3

欢迎关注!


前 言(部分)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先后建立了400 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了国土面积的14%,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划定了32 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3 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因其宏观性、快速性和可重复性,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1997 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就得到倡导,提出“要扩展遥感在土、水、植被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方面的调查、监测、分析、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实践中,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充分应用国内外卫星数据资源,以秦岭、大巴山、西双版纳、大兴安岭、鄱阳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试点,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重要物种生境及人类活动干扰状况的遥感监测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刚刚起步,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在2014 年出版了《Earth Observation for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A review of current approache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tracking progress towards the 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报告,可在网站上公开获取,下载地址为:http://www.cbd.int/doc/publications/cbd-ts-72-en.pdf。该技术报告详细论述了生物多样性遥感观测指标以及在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2010 年在日本爱知县召开的第10 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的多样性目标)中的应用情况,强调生物多样性遥感工作需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学者和遥感学者的密切合作,对我国生物多样性遥感应用工作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本报告主要介绍遥感在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中机遇、国家经验、限制和挑战。包括3大部分:第1 部分主要介绍目前可使用的遥感产品及其应用情况和限制,采用信号灯系统对遥感数据在爱知目标中的可用性进行了评估;第2 部分对已经应用遥感数据的国家案例进行了介绍和讨论;第3 部分描述了遥感指标的限制因素和主要挑战,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经秘书处公约出版社同意和授权,由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组织翻译和出版,期望此译著的出版,能为我国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和遥感领域的相互了解,对国内从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管理等相关领域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翻译质量由译者负完全责任,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谅解,并热忱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目录

执行摘要
1.背景资料
2.报告的目标与结构
3.报告结论
4.重要信息
1 介绍
1.1 背景和目的
1.2 范围与定义
1.3 方法
1.4 本书结构
2 遥感技术在爱知目标监测中的机遇
2.1 综述
2.2 评价目标
3 国家经验教训
3.1 遥感监测工具:澳大利亚火灾监测
3.2 免费开放获取数据的效益:巴西案例
3.3 遥感在加拿大保护区域的应用
3.4 遥感数据在南非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创建中的应用
3.4.1 局限性
3.4.2 时空分辨率
3.4.3 建立指标的补充信息
3.4.4 未来优先级
3.5 集成遥感和野外观测的日本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J-BON)
4 限制与挑战
4.1 什么限制了遥感在发展指标中的使用
4.1.1 数据采集成本与数据访问策略
4.1.2 数据访问:互联网搜索系统
4.1.3 处理需求
4.1.4 产品研发水平:需要更多“派生”产品
4.1.5 在发展指标中使用E0数据的能力
4.1.6 有效的数据验证策略
4.1.7 空间分辨率及空间尺度不足
4.1.8 长时间重访周期与短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
4.1.9 国家与国际尺度的协调方法与数据收集
4.1.10 云覆盖
4.1.11 遥感在陆生生态系统的特殊局限性
4.1.12 遥感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特殊限制
4.1.13 遥感在潮间带地区的特殊限制
4.2 构建遥感指标的关键性挑战
4.2.1 知识传播与能力构建
4.2.2 产品精度
4.2.3 长期连续性观测的不确定性
4.2.4 Eo团体、生物多样性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对话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首字母缩写列表
附录1 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遥感基础
1.1 什么是遥感
1.2 关于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及其适用性综述
1.2.1 被动遥感
1.2.2 主动遥感
1.3 如何使用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
1.3.1 直接测量个体和种群
1.3.2 间接测量生物多样性
1.4 从遥感数据发展生物多样性指标
1.5 为什么使用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
1.5.1 传统原位方法
1.5.2 遥感
附录2 遥感/对地观测产品综述
2.1 对地观测产品用于监测生物多样性
2.1.1 基于地面的业务化E0产品
2.1.2 业务化的海洋EO产品
2.1.3 EO产品用于污染监测
附录3 公约背景下新兴的遥感应用
3.1 近实时遥感监视
3.2 污染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 入侵植物物种入侵范围的监测
3.4 管理效果和建立有效生态保护区网络的评估
3.5 利用陆地和海洋哺乳动物作为传感器搭载平台
3.6 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和气候变化
3.7 无人机进行生态系统监测(uAVS)
附录4 数据库、遥感传感器、目标和指标的详细描述
附录5 遥感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相对成本
5.1 数据产品
5.2 数据分析
5.3 数据验证
5.4 其他花费
5.4.1 硬件与软件花费
5.4.2 培训与支持花费
5.4.3 EO数据产品所需时间与数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43291-983853.html

上一篇: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空中俯瞰生物多样性-刊于《世界环境》
收藏 IP: 223.72.5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