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由裂脑人实验引发的关于信念影响的思考
上世纪六、七十临床上发现只要切断癫痫患者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就能有效改善病情,这类被切断胼胝体的人群被称为“裂脑人”。但由此引发出一个问题:传递左右脑信息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左右脑不能共同传递信息,即鼻侧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对侧,只能在单侧传递。也就是说,这些裂脑人他们左眼的信息只能传递到左脑,右眼的信息只能传递到右脑。
加州理工学院的斯佩里(Roger Sperry)教授和他的助手伽赞尼伽以及迈尔斯等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做过裂脑术的病人作了深入的研究。在实验中,主试首先挡住裂脑人的左眼,让他们用右眼观看信息,而此信息也将只能在右脑进行加工。众所周知,人类的左脑负责语言理解和语言思维加工,而右脑负责情绪、情感加工。实验者给裂脑人的右眼呈现出一张火灾的图片,由于信息无法传递到负责语言加工的左脑,这些裂脑人无法回答出“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他们只能回答“你感受到什么?”的问题。他们说:“好像有束光,感觉很恐怖!”如果继续要求他们说出为什么感觉恐怖,他们会为自己的感受找很多理由,比如主试长得比较恐怖。而给女性裂脑人的右眼呈现性感女郎的照片,她们看完咯咯地笑了,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说不知道;问他们为什么笑,她们又找了很多有趣的理由,比如眼前的那个摄像机模样比较滑稽等。
这些研究发现不仅证明了大脑偏侧化加工,而且揭示大脑有专门一个区域负责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情感判断找理由。我们的大脑是很容易被“欺骗”的。例如:某学生说自己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不喜欢数学老师,因为只有如此相信,才能缓解他因智商不足或努力不够而引发的焦虑情绪。当这个学生找到“不喜欢数学老师”这一理由后,便会找各种如老师啰嗦、不修边幅等客观原因而使自己的大脑越来越坚信这个信念,导致他在数学上的卷入上越来越低。还有青春期情绪烦躁,其主要由于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但因青少年意识不到这种变化,他们就会为自己的情绪躁动找理由:老师烦、家长烦、同学烦,自己的大脑也会就此相信了他的主人找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的大脑解释器。
广告心理学就充分利用了大脑解释器的功能。比如某饮料的广告中频繁出现麻辣火锅的场景,唤醒了我们的大脑,产生“想要”的情绪,而大脑为此找寻的理由是因为加多宝,于是该广告巧妙地将受众对火锅的激动情绪嫁接到某饮料上,其实,它就是个糖水而已。
(二)影响学习态度的信念
l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是老师们最常用来激励学生们刻苦学习的成语,但其传递的信念是“学习约等于痛苦”,大脑获得的信息是“学习很痛苦,需要咬牙坚持才能学。”这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信念。
l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传递的信念是“学习约等于跳板”。虽然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学习确实是一种跳板,是将来打翻身仗的一个平台。但是如果只把学习当作跳板,功利性就会变得很强,学习动机就会从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原本学习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功利化后,就会逐步外化成外部的事情。心理学中曾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是说内部动机迁移到外部动机。一群孩子每天中午都在小区里不停吵闹,让在此居住的老爷爷非常苦恼。心理学家给了一个建议,告诉孩子们:谁喊得最响亮,就会得到一元钱。孩子们觉得很不错,喊得响亮还会得到金钱奖励,都大声喊叫。第二天奖励的金钱减少到5角,孩子们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去喊。第三天奖励的金钱减少到1角,孩子们觉得太少了就不再喊了。本来是孩子们很乐意做的事情,但是当用外部动机不断强化“你做某事是为了什么”,孩子们的内部动机就被削弱了,即这件事情不是为了乐趣而做,最后就放弃了初衷。这对于教育的启示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强调为了什么而学,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l 我不是念书的料
这句话传递的信念是“学习约等于特技”。其实从大学习观来说,所学的任何事物都属于学习范畴。如果一个孩子可以学会某些东西,他也可以学会课本上的自然科学。如果我们将学习只限定为课本上的知识,那些课本学习较差的学生就会认定他无法学习任何东西,自我效能感降低,不利于学生对于其他方面的探索。
l 现在学的东西根本没有用
这句话传递的信念是“学习约等于长本事”,即掌握基本技能。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少会用到以后的生活中,主要是训练思维系统,锻炼大脑,使大脑更有结构化,高速地去处理信息。但这种训练效果的显现是漫长的。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强化机制。学习好的学生拥有很强的未来时间透视能力,能够知晓强化物和未来的奖赏在哪里,他们视野更远,每天都坚持努力。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能看得长远,今天被表扬后就很努力,明天没被表扬就不努力。所以未来时间透视能力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对教育的启示
概括而言,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反思其学习的信念。学习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的学习有什么意义?你和学习的关系是什么?你为什么而学习?即要跳出应试模式看学习。通过这种反思,能看到学生具体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信念层面发生改变。老师要从更宽泛的角度即大学习观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学习,纠正学生学习的错误信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组织者。
总结而言,信念可以有力促进行为,如果有人对此质疑,只能说明他的信念不够坚定,如果想改变某个行为,先去夯实改变的信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