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你是否具有从大自然中获得乐趣和财富的兴趣和才能
蒋继平
2014年7月2日
现代人大多数都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城镇之中,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这些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中城市,具有高楼林立,街道纵横,车流滚滚,五光十色,商品满目的普遍特征。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人,面对的环境一般是,对于上班的人来说,一个办公室(白领),在一个车间或者工地(蓝领),或者在一个商店的柜台旁(服务员)。对于学生和退休人员,那就是学校的教室和家庭的住所。虽然城市一般都会有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但是,这些公园也是人工建造的,与大自然的本色已经相去甚远。因而,在我的感觉中,现代都市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与真正的大自然失去了应有的感应。
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整天感触到的是房子,车子,钱币和商品,还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久而久之,人们头脑中影响最深的也只有房子,车子,金钱,商品和权利地位了。不可否定,这些东西是生活的一些重要方面,可是,要是我们的生活乐趣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那么,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实在是枯燥泛味了。
在我的印象中,大自然中隐含着巨大的情趣和财富,今日的人类,就是依靠这些情趣和财富发展和演化而来的。因而,如果你对自然有兴趣,而且具备一定的对自然财富的认知才能,那么,你应该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你的人生乐趣和财富。
我一辈子到过许多地方,对城市,山野湖海和农村都有亲身的体验。总的来说,我喜欢乡村风情胜过都市生活。
我天生对大自然有一种探奇的兴趣,喜好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探究。也许是苍天的安排,我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具有许多天然的环境,因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保存的不错。
有了这种环境和资源,我就可以根据我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在大自然中寻找我的乐趣和财富。
大约15年前,我搬进了现在居住的寓所,房子的后院紧邻一个面积不小的湖,湖里有许多野生动物,主要是甲鱼,乌龟,野鸭,鹤,热带鱼类,鲶鱼,大型草鱼,鲈鱼,等等。我想吃鱼的时候,就在自己的院子边上钓鱼。因为每种鱼类都有各自的食谱,所以,要钓到我想吃的鱼,还得选用适当的诱耳,这也是一门学问。后来,钓鱼不是为了吃,而是一种乐趣。
我天生好奇,也喜欢创新,所以,我在同一根鱼竿上挂上两个鱼钩,看看能不能一根鱼竿同时钓到两条鱼。结果是真的让我用一根鱼竿同时钓到两条大的鲶鱼,每条足足有五斤重。我把我的这个意外收获告许来访的一家客人,他们不相信,我让他们自己去试试,他们后来自己成功地重复了我的试验,真是高兴的很。过了几年,我有一次钓到一条看起来非常老的鲶鱼,我把鱼钩从它的嘴中取出来把它放回去的时候,心痛地对它说,希望它能够带着它的同类尽早离开这个湖,并且尽量离开人类居住的地方远一点,免得遭受人类的戏弄和捕杀。从此以后,原来湖里经常成群结队游戈的鲶鱼变得无形无综。神奇吧?
我的居地附近有大量的甲鱼和乌龟,我曾经抓到过许多甲鱼和乌龟。当然,对于乌龟来说,除了留一两只好奇的在家养着欣赏外,其余的全部放生。起初,我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就希望吃甲鱼。非常奇怪的是,通常在我想吃甲鱼的时候,我就会遇见甲鱼,有的还会主动地来到我家的花园草坪上来。在公司的农场内,抓到甲鱼的机会更多。这些甲鱼都是野生的,营养价值很高。不过,多数情况下,我还是放生行善。
我也曾经抓到过鳄鱼(Alligator)。要抓获这样的猛兽,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知识和技巧的。 抓鳄鱼不是为了吃,而是一种乐趣,并借此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在旁边观战的人士,无不为我的举动喝彩。在这样的时刻,也是人生比较得意的时光。
其实,大自然真的很好玩,有很多财富在那里,只是人们是否有兴趣去探究它们。
我觉得一个人要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和财富,必须具有几个条件。
首先要有兴趣,要热爱自然,对阳光和蚊虫不过分敏感。
其次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要有自己的车子,可以自由地开到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中去,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再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才能。这些知识包括一些动植物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等等常识。才能应该包括勇气和技巧。我碰到一些北方来的华人,他们对甲鱼和乌龟的区别知道的很少。即使一些南方来的人,对如何抓拿甲鱼和乌龟也显得非常缺乏经验。他们一般缺乏的是勇气,怕被咬伤。
不要说这些鳄鱼和甲鱼是会伤人的动物,即使是灵芝这样的珍贵药物,也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获得。你能准确地区分灵芝,蘑菇和木耳的差异吗,你能说出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吗?你能区分有毒和无毒的蘑菇的差异吗?
对我来说,大自然为我准备好了这些礼物,只要我乐意,我随时可以索取。最近我的一个爱好就是在野外采灵芝。采灵芝对我来说不是为了吃,而是检验我的判断力和运气的活动。上个星期六,我花了大约一个小时,就采集到足足可以吃一个月的灵芝,心情特别的好。
我的感悟是,假如一个人能达到与鸟兽对话,与花草共舞的生活境界,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自动摆脱钱色权欲的世俗诱惑和烦恼,享受乐趣无穷的人生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