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任何一篇文字的出现,都是来自于某一人的或者某一集体的思想的表达,于是,不管写的多么完美,终究有不为另一些人同意的地方,于是,辩论就会出现,但这不要紧,辩论终究是好事,可以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毕竟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有限。
想起很多年前,差不多十年了,应该是研二还是研三时候,曾经读过校报编辑部送过来的一批稿件,其中一篇文字,印象特别深刻,叫做“浮躁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病”,意思是说现代人,都有点太浮躁了,需要治愈,而且是可以治愈的。那篇文字是个转载,文字并不长,刚刚试着从google去搜索一下,可惜没找到,要不可以附上和大家一起欣赏。几年前,看过另外一篇文章,是讨论说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戾气”,意思好像是说,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似的。
突然想起以前中学时候,考语文,某种程度上,比较难的是阅读理解,考英语也是。所谓阅读理解,就是让你读完一篇现代文(古文阅读理解不算),然后去理解作者的含义,中心思想,等等。现在想来,在中学阶段更应该好好地培育关于阅读理解的技能,至少让学生形成通读完全文再去认真思考文章还以,而不是快马观花以后来一句“这些花都不香,一个颜色”。
有时候我觉得,看博文评论比看博文本身更有趣,应为,从其评论中,您能隐隐约约察觉出那些评论人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到底如何。最有趣的是,很多评论人,他们的反驳观点可能远远逃离博文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而只是断章取义罢了。所以,在留言评论之前,咱们还是得认真斟酌一下,不要因为我们短短的几个字,泄露了我们不学无术的水平;快感的是我们,但恶心的也是自己。
我觉得,无论支持哪一种观点,都是个人的自由,但是表达的时候,还是注意一下效果和方式。
少一点浮躁,少一点戾气,可能会更好一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