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国家与社会在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成果时,一般最看重的是文章数目、成果、专利等,其中的科研项目一般是作为一个可以添彩的成份在大加宣传。所以,科研界的大牛们一般穷其心力在争取课题与项目经费上。现在的科研大多是一个比较烧钱的行当,有一定的经费,拉上几个学生,经过几年的折腾,多多少少会在文章上,成果上有点成绩。现在对一些科研标兵的宣传上,一般只看到最后的一个结果,也就是文章数目、专利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合理吗?
因为笔者做过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应用,并不成功地进行过企业运作,所以总有一个投入产出比的思维在心里头。在评价同样的科研成果时,总体上来说,投入的经费越少,花费的人力越少,这样的科研效能应是越好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烧钱情况是不同的,这增加了投入产出比的比较的难度。但不管怎么样,在评价科研成果时,应当把国家与社会的投入作为一个参考的内容。这使得大家在评价牛人时,不是拿经费越多越好,而是拿合理的经费,做出优秀成果的人能力最强。
因此,只有增加这样的一项指标,才能合理利用国家的科研经费,让花较少的钱做出最多成果的人脱颖而出。因为对大多的科研人员来说,心知肚明的知道,更多的科研经费,紧跟热点,总可以做出更多的跟随性的科研文章的。
因此投入产出比,是不是应成为科研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呢?敬请发表观点,当然这也是我作为没能力拿到大项目的科研人员的一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