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到“爱知声”(http://www.aswetalk.org/bbs/portal.php)网站里京虎子写的《从奎宁到青蒿素》帖子,其中的一段话有所感触。
原文(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1745-2-1.html):
重点筛选还是没有成功,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还不如胡椒有效。
接下来就是官方的说法了,首先因为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中医则用的是青蒿。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作用。最后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发现是这样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意识到一直用高温提取,很可能破坏了有效成分,因此改用乙醚提取,于1972年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
但是,这一说法很个明显的漏洞,如果真是从葛神仙那书里得的灵感,不加热,在室温的情况下用水提取就是了,为何灵机一动用乙醚提取?
其次,《抗疟单验方集》都整理出来了,里面连群众来信都包括了,怎么可能没有《肘后方》?还要屠呦呦在统统失败后狂翻书才找到?523项目组不会这么不认真吧?
真相之有一个:这一段是为了表现中医如何伟大而杜撰的,先有青蒿素,然后再到中医典籍里找记载。
这是年青人对青蒿素历史之问!
依然不明,甚至被掩盖、修正的青蒿素发现历史对社会的危害能被认识到吗?历经这段历史和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有责任和义务,不能害了还喜爱科学和中国科学的年青人。
原文请见: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1745-1-1.html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21745-2-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