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大女儿的缘故,亲历了美大学的招生过程。其复杂程度和难度不由得让我这个只经历过一考订终身的人感慨万千。
中国当年的高考,只要成绩达标,上大学的梦想都会实现。感谢党和政府,想当年的我就是靠超常发挥才搞到一块敲门砖。不然的话,还不知道我现在正在我的哪块田里锄草打农药呢。
好了,废话少说,进入正题。这美大学的录取考察的是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那些大藤、小藤、黄金藤、top 50的名校。本文主要目的是给大家介绍美高校的不同之处,次要目的是分享快乐和显摆,呵呵。因大女儿本人积极主动,最终排名前10的大学中有四所向她发出邀请,且都有奖助学金提供。现在她正发愁去哪里呢。
老美也有高考,叫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或学业水平测试。其中基本测试SAT I包括数学、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满分2400。另外还有单科测试SAT II,什么数理化史地生都属于这个范畴,满分800。这个高考和中国的有两点不同:一是可以一年内多次参考直到考出好成绩,另外是可以把每次考试成绩中最好的拿出来拼成super score报告给高校。感觉这比一考订终身公平些。华裔学生一般在这方面都还表现不错,主要和华裔重视教育有关。大女儿没出现例外,单次SAT I她考出过2370,super score就满分2400了。考了数学、化学、和文学的单科,科科都满分。但这SAT考好了不一定就能被名校录取,比如我听说了一个华裔同胞的孩子,SAT满分但前10的高校没一个录取。当然了,如果这SAT没考好,名校一般就没戏了。
另外美高校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平时成绩。像我一样平时GPA一般,考试时超常发挥的学生在美国就基本没戏,所以再次感谢党和政府。大女儿没这问题,平常GPA是完美的4.0,加权GPA 6.93,全年级700多学生中排名第二。没有她四年来日复一日的日夜奋战,这种成绩基本不可能。
还有就是考察学生是否有爱心乐于奉献。是否愿意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帮助社区帮助他人。一般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志愿者管理系统,你每年做志愿者的时间都有人替你统计。学生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多的参加就是了。四年辛苦下来,大女儿竟然积攒了近2000小时的志愿者时间,因此她还被学校提名Silver Knight Award。记得一次在体育比赛上为学校筹款,半夜两点她才回家。
领导能力是美名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之一。这就怪不得多数美国学生都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了。他们煽动忽悠人的技巧相当了得。当然光忽悠是不成的,你愿意为大家服务吗?你有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大女儿是学校Key Club的President,还是FBLA的Vice President和学校National Honor Society的Treasurer。这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才能干好。因账目门清,买东西都是最好的deal,老师甚至问她能不能她毕业后还给他们当这个Treasurer。她的Key Club从她做主席前的60人增加到她“主政”时的近300人成学校第一Club就能说明她的领导力和号召力都还不错。
课外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有很多时候甚至起决定作用。如果谁是奥赛、西门子科学奖、英特尔科学奖等知名大赛的得主,有可能破格被名校提前录取。大女儿这方面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从初中开始她就一直参加Future Business Leaders of America的各种科目的比赛,一路下来斩获无数。每年她都会在地区、州的比赛中获得大奖(冠亚军次数都记不清了),并因此三次参加全国比赛,其中两次获前10名。家里她的大小奖杯奖牌无计其数。其他的活动包括国画、“模拟联合国”、辩论大赛、青年管弦乐团、Intel Science & Engineering Fair International Finalist等的荣誉,都令她的CV增色不少。除了这些,她还是学校越野长跑队和田径队的Varsity队员,跑完过半个马拉松,身体绝对棒。她的教练曾经亲口对我说我女儿是他带过的跑得最快的亚洲学生。因他们学校亚裔学生少,他这话不免有夸大成分,但听上去还是满舒服,呵呵。
再有非常重要的就是Essay,很多大学让你写几个Essay。可以是命题作文或自由发挥。不少人因为轻视这个Essay而折戟沉沙。能不能写出令人心动的Essay有时候能起决定作用。
推荐信也是多数大学申请的必备材料。没有强有力的推荐信,会很难有名校青睐的。这个东西自己说了不算,一般和能力呈正相关。
还没完呢!最后一道程序就是面试。很多高校会找当地的校友亲自面试申请者。书面上出色的申请者面试后被拒经常在发生。
OMG,我都没想到这么多东西!写都写累了,你看累了吗?
传说中的黄金藤: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