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wang 天津大学力学系教授

博文

梵高《星月夜》及其洋流版

已有 34382 次阅读 2013-1-9 17:41 |个人分类:力学趣谈|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梵高, 星月夜, 洋流, 流体涡旋

           梵高《星月夜》及其洋流版

             

荷兰绘画大师梵高(文森特 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日),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深深影响了20世纪绘画艺术,其不少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极具艺术价值。梵高1889年在法国南部圣雷米修道院,治病疗养期间创作的名画《星月夜》(STARRY  NIGHT 73cm×92cm 现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 ArtNew York)。这幅《星月夜》 ,被视为梵高最具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涡旋状扫过夜空,其手法大胆,震撼人心。

             

 

 

我们欣赏一下梵高的《星月夜》。画评人通常认为《星月夜》表现了永恒运动的超感觉

在《星月夜》的右上角,是耀眼的弦月。这轮似太阳般耀眼的弦月,增加了夜空中的庄严与神秘气息。

画的中部,是流动的涡旋光。这样表现星空,除具有装饰感之外,席卷整个天空的涡旋光,也蕴含了画家与命运抗争的悲愤之感。

画的上半部,有多个光晕围绕着的星星。画家以黄、绿、白三色相叠表现的星星,在光晕的包围下,漂流于涡旋光旁,加强了运动的感觉。

画的左侧,是划破长空的丝柏。这如火焰般燃烧的丝柏,与向日葵同是梵高的最爱,它拔地而起直插天空,深深的颜色与星空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涡旋光的流动,使整个画面达到平衡。

《星月夜》的底部,是衬托动态的远景。这些建筑物及山峦,与奔流的夜空辉映成趣,在画面的下端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

 

             

             梵高18891月自画像 51cm×45cm

 

 

 1880年献身绘画艺术到1890年自杀身亡,高短暂的10年艺术生涯里,以其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超人的勤奋刻苦,创作了近2000余幅作品,其中就有40余幅自画像。高以年均4幅自画像的频率,真实记载其绘画技法的变迁和思想情感的波动。 在这幅18891月的自画像中,叼着烟斗的梵高神情有些呆滞,但烟斗的袅袅白烟,却非常形象地将涡旋画得很清楚。

在梵高《星月夜》问世115,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200434日公布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V838 Mon恒星,他们称这幅太空摄影作品与梵高的名作《星月夜》有异常相似之处天文学家将其命名为:梵高的《星月夜》,成为了《星月夜》的太空版。

 

 

         

          

 

 

    有趣的是,再过了8年,在梵高《星月夜》问世123,美国宇航局2012328日又公布了根据20056月到200712月间洋流运动情况用可视化技术呈现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图像,看起来要比太空版星月夜更像这幅梵高的名画。

                       

 

      

              

             

 

         

从这几幅洋流图可以看出,当年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画得太出神入化了全球海洋表层洋流图多么相像可以认为,这大自然之母应该称作为:梵高《星月夜》的洋流版。

 美国宇航局2012328公布了一个视频,它浓缩了20056月至200710月间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到洋流不是以直线或曲线运动,而是不断形成复杂的涡笔者认为,这是动态的《星月夜》洋流版,也是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形象显示流体涡旋不可多得的视频教材。

    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视频地址是: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121119/Nasa-model-ocean-currents-looks-like-Vincent-van-Goghs-The-Starry-Night.html

参考文献:

1、王振东,梵高《星月夜》及太空版《星月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890&do=blog&id=247524

2、王振东,美妙的涡旋星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890&do=blog&id=245522

 

     已刋登于《力学与实践》2012年34卷4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5890-651427.html

上一篇:云沙泱漭天光闭 —谈沙尘暴形成原因与减灾
收藏 IP: 60.26.185.*| 热度|

16 戎可 武夷山 陈学雷 张云 徐晓 张弜 李刚 傅蕴德 戴世强 余昕 杨正瓴 刘全慧 崔锦华 李璐 ddsers one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