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junq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ojunqing

博文

从美国购物看中美服装市场发展差异

已有 5695 次阅读 2012-11-5 15:05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购物, 中美差异, 服装产业

本人生来没有别的爱好,如果要是非要说的话,那可能就是逛街购物,主要是侧重于逛。很喜欢徜徉在各种漂亮衣服中的感觉、再累也觉得无所谓,如果能淘到一件物美价廉的衣衣,更是无所能及的陶醉感。所以,闲了、累了、烦了我都喜欢在商场里逛逛,近几年网上购物发展起来后,也时不时会在淘宝上消磨时间。总之,逛街购物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看着周边绵延的山峦,路上稀疏的车流,连个五层以上的建筑都找不到,心里凉了大半截。在如此偏僻的小镇,如何度过漫长的一年。即便是这样,没过多久,在其他老师帮助下还是发现了一个叫ROSS的地方,性质是名品折扣店。后来了解才发现,它尽然是全球500强企业,遍布美国各地。这倒不是我主要逛的原因,而是因为店里的品牌服装确实是太便宜、折扣太低了。于是,差不多每周我会到这里来看看,期间也淘了几件不错的衣服和包包。但是,每次购物回来后,大家都会发出相同的感叹:“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以这么低的折扣和价格买不到衣服呢?”。今天索性到淘宝上看了看,进行了对比,我似乎从美国购物看清楚了一些中美服装市场的发展差异。

      品牌化差异。这是我感触最明显的一点。美国服装市场的品牌化成熟、层级分明。从世界级的奢侈品牌、到高档的品牌、到中高档品牌,再到大众化品牌,相对各个市场消费者群体和品牌是清晰的、固定的。在我们国家,首先世界级的奢侈服装品牌是缺位的,中高档品牌倒是有不少,但是拥有的消费这人群相对有限,在中低档服装中是山寨产品和小品牌混杂。清晰的品牌化和市场定位,使美国将高档以上的服装生产和研发、设计绝对控制在本国手中,以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这种弹性小的服装就可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中低端以下的服装生产则尽可能外包(在其他低成本国家加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吸引本国内大量消费者,从而使这类弹性大的服装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有着清晰的市场细分,大量的中高商品便可以通过低折扣的形式,推到次级市场进行消费,于是ROSS等品牌折扣店应用而生,于商家于消费者是两厢情悦的事情。而在我们国家,由于高级奢侈品牌缺位,为和进驻的国际品牌进行竞争争夺客源市场,很多高档国产品牌开始提高价格,就会出现国内衣服一件比一件贵的现象。那么,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又是鱼目混珠各种有品牌、无品牌的混杂在一起,导致的是一种恶性的市场竞争。因此,在这样的服装市场条件下,不可能实现市场的层次转移,也不能出现Ross这样的品牌折扣店。

    多样化的差异。在美国任何一个品牌,打开它的官方网站,都可以看到它包含了男装、男装的所有服装类型,有外衣、裤子、鞋子、首饰、太阳镜等辅助系列产品。而在我们国家的服装品牌中,很少有男装、女装同时包含的,而且除了成衣以外,很少涉及内衣、鞋子和围巾、太阳镜、手表等辅助产品系列。一个产品的多样化、丰富化,一个是产品的专业化、单一化。这样,美国的服装品牌具有很强的市场抗压能力,甚至可以通过某个产品的高价位来是其另外一个产品低价位发展,从而把握更大 的消费者市场。相反,我国服装的单一化产品模式,很难在市场波动中通过价格来维护自身,必须紧紧抓住某一价位不能放松。

    信息化的差异。美国任何一个服装品牌都有自己独立的官方网站,而且详细介绍各个产品的价格和新产品种类,能够实现网络和实体店面同步,并且可能在线购物,因此,它对整个消费者市场的信息是公开、透明和畅通的。在我国,虽然不少服装品牌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但是很难得到想要的产品信息,一般滞后于实体店面的产品信息,更不能实行在线购物,所以,在厂家和消费者之间还有层隔膜,信息不能够完全畅通。

    在对比中发现了不足,但是我也能在对比中感觉到我国的服装产业的蒸蒸日上和逐渐成熟。 再回归到最初的购物感受,深深地认为,我们国家在强大,很多东西不比美国差。所以,如果你不是奢侈品控,如果你不是百万富翁,在美国购物请选择4折以下的、高档大品牌的、必须的东西购买;否则,请把钱留给我国的服装产业和商品,支持他们发展把。     

 谨以此献给我自己多年的逛街经验积累,纯属个人体验,见笑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7386-629510.html


下一篇:2018年12月30日重启基金申报之路,很难,很长但一定要坚持的一条路!
收藏 IP: 207.246.24.*| 热度|

8 曹聪 陈沐 武夷山 史晓雷 李欣海 韩健 唐久英 刘文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