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恐龙城市的形成初探

已有 4322 次阅读 2012-5-4 11:02 |个人分类:研究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恐龙, 城市病

  最近从网上看了一些有关南雄盆地白垩纪末期恐龙化石的相关资料,特别是中科院赵资奎教授的分析,深有感触。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位于韶关一带的方圆1800多平方千米的南雄盆地在白垩纪晚期,居住着一群恐龙。这群恐龙也许是白垩纪恐龙大灭绝以后的“遗龙​”。
  虽然这些恐龙可能是恐龙时代的最后一批,同恐龙全盛时期相比,数量也不多,活动范围不够大,但可以证实的是,这群恐龙在广东等地还是幸福地生活了几十万年。如果同人类有史料记载的历史相比,确实是太长了一些。
  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在这群恐龙之前遍布全球的恐龙的生活方式,但从南雄盆地以及河源等地发掘出来的化石资料还是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这批最后的恐龙是如何生活的。以下几点基本可以确定:
  第一、这群恐龙可能不存在远距离迁徙的问题。从南雄盆地以及河源发现的化石情况来看,两地有一些较明显的区别[1],说明这是两个不同恐龙种群。而与更早时期的化石的区别则在于,这里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是同时存在的。说明绝大部分的恐龙都是同一地区生老病死的。
  第二、恐龙的居住地相对比较集中。这可以从发掘出的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比较集中这一点看出。既然恐龙不存在迁徙的问题,那它们生出了蛋以后,就会聚集在这里,否则其他恐龙的频繁活动,可能造成恐龙蛋就被其他的动物或恐龙吃掉了。因此这里便成为了恐龙的永久的家。
  第三、恐龙数量庞大。一下子出土那么多的恐龙蛋,且经历几千万年还能够保存完整,说明这一地区一直有数量非常庞大的恐龙个体聚集在一起。而恐龙的身体非常巨大,为了能够有效繁殖,且香火延续几十万年之久,恐龙个体的数量必须足够。
  第四、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成的生态链。在河源还发掘出了现在还没有灭绝的乌龟化石,证明当年恐龙的生存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是能够保证的,生态平衡也得以维持。
  第五、恐龙的重金属中毒现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时间达到15万年[2]。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慢性中毒过程。
  第六、不同地点的恐龙之间有交流。比如研究发现尽管南雄盆地的恐龙蛋与河源盆地的恐龙蛋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1],甚至二者可能是同源的。这可以证明两地的恐龙之间始终保持有比较密切的交流。​
  综合以上几个特点,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现代的城市。在现代人类居住的城市中,人类是城市中数量最为庞大的生命体。人类一旦进入城市,通常就会定居下来,定期迁徙的机会就比较少了。人类城市实施完善,有完整的能量循环系统,包括能量、水的供应,废气、废水的排放等。现代城市中人受到城市污染的中毒是一个慢性过程,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儿童出现血铅等现象、城市生育率严重下降等问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可能历经几代人才能显现效应的过程。如果马上能够产生问题的,如毒奶粉等,就可以及时制止住了。
  将恐龙当年的生活情景与现代人类的城市相比,我想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就是恐龙当年在南雄盆地、河源盆地的生活方式,已经有点类似于我们人类的城市生活。我在这里暂且将这种恐龙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恐龙城市”。当然,如果存在恐龙城市,自然就存在“乡村恐龙”。
  按照已经发掘的化石来看,在白垩纪晚期,在广东一带有两个特大型的恐龙城市,分别是“南雄市”和“河源市”。而广州、湛江等地只是零星发现了一些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这些地区则相当于当年的“恐龙乡村”,那些化石,自然就是乡村恐龙的遗骨。
  经历过城市生活的人类自然知道城市的好处,但是相信也熟知各种城市病。
  比如城市的环境污染,各种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城市污浊不堪。而城市产生的垃圾则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尽管人类花了相当多的精力进行处理,问题都还是层出不穷。城市居民之间关系紧张,生活节奏快,很多居民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城市居民生育率低到不可持续发展,如同上海千分之0.7的超低生育率,似乎可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此类推,如果当年也存在“恐龙城市”,则这个恐龙城市给恐龙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恐龙城市病。
  首先环境污染,随着恐龙出外觅食并带回家好吃的东西的同时,也将环境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带了回来。​这些微量重金属元素经过恐龙排泄以后累计在恐龙城市中,历经几十万年,最终造成这一地层重金属超标。
  其次是因为环境污染导致恐龙的生育能力下降。生出的恐龙蛋质量低下,无法孵化。这在白垩纪晚期已经得到很多证据支持。并最终导致这些大型恐龙的灭亡。

  参考文献:
  [1]   方晓思, 张志军, 张显球, et al. 广东河源盆地蛋化石[J]. 地质通报, 2005, 24(7): 6826–6826.
  [2]   赵资奎, 毛雪瑛, 柴之芳, 等.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第三系(K/T)交界恐龙蛋壳的铱丰度异常.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1998, 28: 425-4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566849.html

上一篇:人机怪兽
下一篇:恐龙的这种生活方式应该有可能
收藏 IP: 202.192.46.*| 热度|

2 许培扬 张天翼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