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国内科研是否应该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科研事业也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并且具有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成绩与问题几乎同时存在,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反思一下了?很多科研院校,不论是一流、二流甚至三流学校,都以科研论英雄,这是否可取?是否会真正忽略了本科生的教育?另外,对于高校的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是否应该进行深思?培育人才和科研力量的增强两者是否可以等同?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将招聘的主力集中在了“海龟”之上。当然,目的和原因都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增强科研力量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是追求面子工程也许也是相伴而生的。而事实上,近年媒体报道的年轻学者自杀很大一部分属于海龟;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海龟的科研“游泳”能力,但是海龟如果离开了“海水”而实际上在小溪小河里面却是不是会使得他们的拳脚受到限制,依旧是目前值得探讨的。而国内真正存在不存在海龟赖以存活的这个“大海”吗?抑或是,相关部门如何造就这片蔚蓝大海是否需要多方面论证,多方面试验,多方面探索,多方面反省和总结?另外“土鳖”因为其天然地长时间的“土生土长”相比较具有相对较强的抗打击能力和适应国内科研环境的能力。那么,当前如何为国内的“土鳖”们和真正的国外“海龟”营造一个合适的冲浪环境是否才是当务之急?很重要的一点:长时间的科研队伍海外化是否将可能直接带来国内科研力量受到全方面地重创?是否可能使得更多的人才去境外求学或是“镀金”,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人才流失并且导致国内高校招生难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将科研的主要压力压在了青年人的肩上,青年人的确需要“敢为人先”地冲在科研前线,但是,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的是: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制造一个更好的良性发展的环境才是应该要完成的呢?博士毕业的年轻人,基本上属于一无所有,一个全新的开始;而科研往往带着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敢于质疑权威,敢于“白日做梦”,敢于探索尝试,那么很难想象科研者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让他们去建立这种科研理想主义的。那么可能更多的时候,他们往往在温饱的解决同时他们的年华也在随着老去,他们的科研“冲击力”也可能慢慢丢失,那么无疑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是一种非常大的智力损失。
而对于科研个人认为更多的时候是要长年的积累,一味追求科研的“短”“平”“快”更多的时候只会造成垃圾文章的泛滥抑或是写论文成了“青椒肉丝炒饭”、“饭炒青椒肉丝”、“肉丝青椒炒饭”、“青椒炒肉饭”般的颠来倒去,而这些文章毫无创新和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科研重要的是讲究一种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新的制高点,那么没有长时间的体魄、精神和智力锻炼,那么又如何谈得上“挑战”,那么可能更多的时候是“臣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