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的产生,源于这样一个事情。我一个好朋友,刚刚硕士毕业,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北京户口,选择和他人一起创业。这种激情确实够冲击,要知道他放弃的工作单位是众多人求之不得的。我羡慕这样的创业激情,我曾在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中“吐槽”过对毕业工作的一丝疑惑,不过那次被丫头批的厉害,结论是我都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干嘛就来读博士了,有点失败。
其实,我觉得还是有点冤枉。难道按着自己的兴趣做事就得一定好好考虑未来如何就业?坦白而言,我读博的选择基本是源于对“做学问”的一些兴趣。从本科上硕士,因为保送,搭了一个免考的便车,毕竟不用经历痛苦的考试而“一保永逸”,似乎心理上的满足感胜过对专业的爱好。两年后,我又走到十字路口,在耳闻目染身边同学纷纷出国留洋的现实和潜在光明之后,我曾一度下定出国留学的决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并选择进来了目前的研究机构。不过相比于上硕士的迷迷糊糊和虚荣心,继续读博士的动力却来自我对专业的一番兴趣。在兴趣面前,我不太习惯使用成本收益分析。相比于很多人“研究什么爱什么”,我终究是按照“爱什么研究什么”的学问路径发展的,不偏不倚,并以自己的兴趣变成职业为目的来读这个博士。
从大学毕业到读博,一路的心里路程,大抵就是如此。然而,我本一心向学术,奈何现实太残酷,在严峻现实面前往往就hold不住了。我觉得有这么一种情况,可能就会让读博的人听后囧得心神不宁。比如,听说大学毕业的同学已经在业界混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而比较一下自己,还在象牙塔里苦逼论文和为毕业发愁,悲叹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这比听到同学结婚生子所带来的冲击要大得多吧。
不巧,这种事就发生在我身上,而且还在眼皮子低下。丫头和我是大学同学,本科毕业后她踏入企业工作,我延续学生身份继续“深造”。四年多过去了,丫头事业虽谈不上光彩夺目,但实事求是地讲,也算一帆风顺,女孩子嘛,我真心地认为目前配得上“有模有样”。要说我没有压力,那不是真心话。我当然也清楚,不能急躁和短视,读博士是长远教育投资,回报在后头。何况,我也并不是那种所谓极端大男子主义者。可关键是,俺总归是个堂堂爷们,一大把年纪了,却仍要女朋友养活,实在不是个体面事。上次带丫头去参加单位的新年晚会,我老师一听丫头参加工作了,对我笑言“你看是人家养着你呢”。其他同学朋友也会开类似玩笑。这让我很愧疚,因为相比而言,丫头在企业里要比我辛苦得多。
所以很杯具,我越来越纠结于现实和兴趣的两难选择,读这个博士到底值不值得?在经济学上,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成本有效性的结论早就得以经验论证,每天有无数人用事实验证上述理论,但我现在实在不晓得是否也会包括你和我。我眼前要做的,就是算这笔账,至少让心里有个底。
首先,需要考虑的基本参数包括:读研学费支出、放弃参加工作的机会成本、读博期望增加收入、市场利率、读研时间、工作年限。不妨做如下基本假设:大学毕业时23岁,按照中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预期在60岁退休。第一,如果大学毕业后立即参加工作,那么预计在未来37个工作年限里每年赚取按实际价值计算的10万元。第二,如果毕业后继续进行6年的研究生学习,并且预计博士毕业后每年实际收入比大学毕业工资收入高5万元。选择读博的成本包括两部分:学费支出和放弃参加工作的机会成本。不考虑所有市场不确定性。假设市场实际利率为3%,那么读研的成本就是读研6年的机会成本和学费成本的净现值:
读研6年后的收益就是博士毕业后的31个工作年里,每年获得比大学毕业工资高5万元的收益净现值:
不难得到,博士投资的净现值是83.7502-62.2977=21.4525万元。也就是说,基于上述基本假设,仅从经济收益的角度,读博士这项投资还是值得的。
其次,保持其他参数不变,最优化可以得到,读博士的净收益现值与成本净现值相等的临界机会成本为13.96万元。表明在其他设定条件不变时,如果大学毕业工作平均年薪能达到13.96万元,那么读博士就不值得。
第三,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假定退休年龄为55岁,得到博士投资的成本收益净现值分别为62.2977万元和74.8579万元。也就是说,即使提前退休(当然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就是55岁),读博士这项投资也仍然是值得的。
第四,其他参数不变,如果读博延期1年毕业,那么成本收益现值分别为71.6482和79.6848,这时读博仍然具有正收益;但如果延期2年毕业,成本收益现值分别为80.7265和75.7377,读博士就不值得了。再看,如果读博延期1年,同时55岁退休,成本收益现值分别为71.6483和70.7924。显然,这种情况下,读博士同样也吃亏。这个分析说明:其一,读博士比较辛苦,是不是那块料、能不能按时完成论文写作和发表以致顺利毕业很关键,一旦因此而延期毕业,读博的潜在收益就会迅速下降;其二,时间非常重要,博士投资期越长,机会成本越大,潜在投资回报期就越短。因此,时间很珍贵,延期很严峻,除非你能保证延期后预期收入增加比大学毕业要多得多(比如,每年增加收益远远大于5万元)。
第五,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下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其他参数不变,实际市场利率由初始设定的3%增加为5%,得到投资成本和收益净现值分别为58.3705万元和58.1780万元,即使微弱的差距也表明市场利率升高会降低投资回报。市场利率越高意味着社会整体越倾向于当前消费,引申的含义就是,社会通胀率越高,读博士这项投资就越值得。比如,中国刚刚公布2月CPI降至3.2%,为2010年6月以来最低值,从而结束了近两年的负利率时代。在这种负利率时代里,读博无疑就是明智之选。
上述分析全部基于假设,考虑到行业差异巨大,计算中并没有引用实际的大学和博士毕业平均工资数据,但是基本的模拟分析仍然有助理解二者之间的相对差距和潜在成本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计算中,有一类“无形”成本,因为难以量化,并没有考虑在内。比如,女博士的婚姻问题,这个机会成本一不小心可能会高的离谱;还有因为读博士延误长辈抱孙子,导致长辈遗憾而去,这个成本对那些孝子而言同样巨大无比;因为读博导致女友等不起而劈腿的,那就更悲催了。另外,也没有考虑读博过程中付出的身体损失成本。正所谓“读博士读的不是学问,而是身体”,博士能够走到金字塔尖上,不光要有学术研究能力,更要具备坚强体魄和内心才行,否则,学问没搞好,人给读没了。若因为长期学业压力而身体累垮甚至精神跑偏、走极端,实乃得不偿失。不过考虑到即使大学毕业后工作,同样也会遭遇身体损失成本,因此这里对它可以忽略。
综合来看,合理控制一下潜在无形成本,一般情况下(尤其是高通胀时代),读博士这项投资还是值得的。虽然也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但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双胞胎。
当我自信满满地把计算结果给丫头看时,她不屑一顾。
我说,“什么情况?这可是科学理性的成本收益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我读博士还是值得的。”
丫头看着我,认真地说,“就算你算出读博士不值得,请问你还有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