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鲍元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yk0104 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博文

我的老师之13 徐新

已有 3956 次阅读 2012-1-29 08:19 |个人分类:良师益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blank, class, target, border

我的老师(13) 徐新
 
2005年1月,在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   左起:奚其明、徐新、刘湲、鲍元恺
 

每一场音乐会都应当有中国作品

 

徐新周年祭
鲍元恺
 
《人民音乐》2007年10月号  总519期

     9月6日,河北交响乐团在石家庄举行徐新逝世周年纪念音乐会。音乐会前,我通过电子邮箱给齐大伟团长寄去了我保存了两年的一段录音——2005年9月11日,由该团顾问、艺术总监徐新策划组织的交响音乐会《英雄河北——烽火篇》在北京公演。演出当天上午,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我们的音乐会,每一场都应当有中国作品!”

    从电脑播放器的音箱传出的他那激昂而不失温雅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了他支持作曲家、扶植新作品、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的决心。这个决心,在他踏上指挥之途47年来,从未动摇过。

                           (一)

    1959年,未满30岁的徐新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即由校方安排,接替将到苏联留学的郑小瑛担任附中红领巾乐队的指挥。那时,我的专业是长笛,是1958年建团的第一批乐手。徐新接任这个乐队指挥,一直到文革前夕,成为他指挥生涯的第一阶段。年轻气盛的徐新,面对我们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自负而调皮的孩子,排练时一脸肃穆,遇到我们不听话的时候甚至暴躁到拍谱台、扔指挥棒的地步。一次为阿诺索夫到红领巾乐队指挥做预排,铜管晚出了一小节,他愤怒地把指挥棒扔向管乐的位置,却连手腕上的手表一起甩了出去。这件事成了40多年后我们这些当年的老乐手揶揄他的话柄。当然,每次排练结束,便一切烟消云散,露出和蔼本相,一帮管乐学生——我、王伟明、冀瑞铠、林铭述、吴志音成了他的小参谋。我们的保留节目,有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比才《阿莱城的姑娘》中的法兰多拉舞曲、肖斯塔科维奇《黄金时代》中的波尔卡、哈恰图良《假面舞会》中的圆舞曲、卡巴列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除了这些西方和苏联乐曲外,从那时,他就在每一场音乐会上都演奏至少一部中国作品,其中有吴祖强、杜鸣心的舞剧《鱼美人》选曲、茅沅的《新春乐》和朱仁玉的《儿童钢琴协奏曲》。朱仁玉当时是从安徽农村来的附中学生。1953年马思聪院长在治淮工地慰问演出期间,认识了这位能够随口自编山歌的放牛娃,随即将他带到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让他系统学习作曲。《儿童钢琴协奏曲》是朱仁玉第一部器乐作品,尽管技巧上还很不成熟,却清新质朴,形象鲜明。徐新在指导朱仁玉多次修改后,决定排练和演出这部作品。由此,这部由附中二年级谢达群独奏,红领巾乐队协奏的学生习作,在徐新的指挥下,成为了我们节目单上的保留曲目,1960年,还带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得到了周总理的夸奖。朱仁玉除了这部钢琴协奏曲以外,在附中上学时还创作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刘文学》,毕业后到空政文工团担任专职作曲,参加创作了仍然由徐新(这时的徐新,是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管弦乐队的艺术指导)指挥演出的大型舞剧《骄杨颂》。遗憾的是,朱仁玉在上世纪80年代英年早逝。他一生的作品影响最大的,还是徐新指挥红领巾乐队演出的这部《儿童钢琴协奏曲》。

 

                        (二)

    43年以后的2003年除夕,我和徐新老师在成都重新相聚。这时,他不但是成功指挥过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的赫赫有名的指挥家和培养出王进、俞峰、李心草、张艺、彭家鹏等一大批指挥明星而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不遗余力地扶植中国作品的音乐创作推动者和组织者。

    转年,我应四川广播交响乐团委托,完成了我的第一交响曲《人民的儿子》。这部作品就是在徐新的支持和关怀下诞生的。2002年底,四川广播交响乐团计划在邓小平诞辰百年时,演出一部以从四川走出去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邓小平的为背景,展现中国百年历程的交响曲。这部作品的作曲者和乐曲规模是团长袁大林在征求了徐新的建议后确定的。2004年8月,这部作品首演之后,徐新把作品的录音复件给了吴祖强、杜鸣心教授。三位前辈各自写下了对这部作品的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给我,也给乐团以极大鼓舞。之后,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录制了这部作品的唱片,徐新留下了200套,他说:“我要向更多的人推荐这部作品,至少,指挥学会的成员要人手一套”。

    2004年,河北省领导提出“变文化资源大省为文化发展大省”的目标。当年年底,徐新即与河北交响乐团一起,制定了为来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组织新的交响乐作品创作的计划。2005年1月17日起,75岁的徐新老师和我、刘湲、奚其明,以及交响乐团的领导一起,冒着腊月寒风,爬山坡,钻地道,分别到八路军129师师部旧址、冉庄地道战旧址、白洋淀、西柏坡等地做实地考察,在当年抗日敌后战场行程一千多公里。广袤的燕赵大地,质朴的河北人民,慷慨悲歌的英雄历史,高亢苍凉的梆子唱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月19日,我们在石家庄最后确定了音乐会的名称为《英雄河北——烽火篇》、由我的《烽火素描》、奚其明的《烽火少年》和刘湲的《太行回响》组成。徐新和交响乐团还确定了未来演出的班底。徐新组织的这个创作演出的班子是绝无仅有的,它由2、3、4、5、6、7六个年龄段的人员组成:20多岁的钢琴家谭小棠、30多岁的指挥家张艺、40多岁的刘湲、50多岁的我、60多岁的奚其明和70多岁的徐新。徐新老师作为长者,成了我们和交响乐团双方的“律师”,在他的直接参与下,我们和乐团签署了既保障作曲家作为著作权人的权益,又保证了交响乐团作为主办方的充分使用权的委托创作协议。我们在一起工作,徐新老师是我们的“闹钟”,每天早上都是他先起床,把大家逐门叫醒。他还是我们的“烟库”——这个班子的人员从少到老全部都是“烟枪”,徐新不知带了多少条烟,开会时或饭后主动分发“大中华”给我们。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创作和半个月酷暑下的排练,2005年8月17日,《英雄河北——烽火篇》音乐会在石家庄隆重首演。当最后一曲《在太行山上》以管弦乐全奏烘托下的庄严合唱结束,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徐新老师老泪纵横地走上台,激动地对全场观众说:这部作品一定要走向世界!一定能够走向世界!

     《英雄河北——烽火篇》凝结着徐新老师的心血,也饱含着他对我们的希望。他说:烽火篇之后,你们要把《英雄河北》继续写下去:燕赵篇、旭日篇、腾飞篇……

    2006年,我完成了另一部作品——京剧交响曲。5月23日,这部交响曲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首演,徐老师和我坐在隔几个位子的同一排。演出结束,除了邻座的那位以色列音乐学院的院长,徐老师是第一个挤过来向我祝贺的。25日,北交在中山音乐堂演出王西麟的第六交响曲,这一回我和徐老师是邻座,中间休息时和演出结束后,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当前交响乐创作的事情。7月中旬,我从厦门住所给徐新老师打电话,告诉他,京剧交响曲将在8月下旬由EMI 唱片公司录制CD,并在9月初正式公演修订版定稿。他答应我一定要来听音乐会,并瞩我给他留两套唱片。

     9月2日的音乐会,已经驾鹤西去一个月的徐新老师没来,我的京剧交响曲的唱片,他也没见到……

     在徐新去世后三个月,中国指挥家学会和深圳市文化局在深圳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二届指挥大赛。徐新生前的最后一次活动,就是7月份到深圳筹备这次比赛。在筹备会上,徐新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比赛,今后要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每一位参赛的指挥,都必须准备一首中国作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74-532353.html

上一篇:我儿时的照片
下一篇:我的老师之12 郑小瑛
收藏 IP: 222.30.53.*|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