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拿大感受到的“以人为本”
(1) 政府机构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引导:来Queen's 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去Service Canada办理社会保险卡(SIN),发现办公大厅居然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引导:她会询问你需要办什么事情,然后告诉你在哪里办理以及是否需要等候。进去之后发现正式办公的时候也是在一对一的小隔间,工作人员会招呼你坐下,跟你简单的寒暄几句之后就开始办理相关的事情,几分钟之后就好了,并告诉你相关资料会寄送到我的住址。这跟国内形成极大的反差:记得我在国内档案及组织关系资料转回原籍的时候,我去市委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接(记得当时是星期一),结果问了半天值班人员才告诉我说组织部分管组织关系的人出去开会了,要我过几天再去。由于我并不住在市区,不方便再跑一趟,我就再也没去办理相关的业务。我想在国内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某个部门的某个人不在,办一件事情往往要来来回回跑好几趟,这种感受可想而知。
(2) 校车安全:前几天上网了解了一下这边儿考驾照的情况:拥有A照可以驾驶带有拖车的货车以及一般的私家车和货车;拥有B照才可以驾驶超过24座以上的校车以及C、D、E、F、G照可以驾驶的车型;拥有C照可以驾驶24座以上的一般客车以及D、F、G照可以驾驶的车型;拥有D照可以驾驶总重超过11,000千克的货车以及G照可以驾驶的车型;拥有E照可以驾驶24座以内的校车以及F、G照可以驾驶的车型;拥有F照可以驾驶24座以内的客车、救护车以及G照可以驾驶的车型;拥有G照则只能驾驶一般的私家车和小型货车,而且目前安大略省对于初学者的G照还有G1和G2的分类。另外一点我注意到驾驶违规之后的计分系统:最严重的是出现撞车事故之后逃逸和接到警察指示仍不停车,记7分;其次是飙车、超过限制车速50公里及以上、没有停车让校车优先通行,记6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校车司机需要拥有可以驾驶相关车型最高级别的驾照,并且校车拥有优先通行权。撇开校车本身的在安全设计上的优势不说(网上可以查到很多的相关资料),仅此两点就可以看到加拿大政府对于校车安全的重视,更确切地说是对学生生命的珍视。我并不了解国内是否对校车安全有类似的规定,但是从最近频发的校车事故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从心理感受上来说,在加拿大父母可以放心地让孩子乘校车上学,孩子的安全也能够得到保障;而在国内父母让学生乘校车上学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没有私车或者没有时间),当然部分父母可以早上六七点开私车送孩子上学然后再去上班,但长时间这样(睡眠不足)不仅会降低上班的工作效率也降低生活质量,面对频发的事故,孩子坐在车上也会惴惴不安。
(3)无障碍通行:在Queen's 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可以无障碍通行(备有专门的轮椅通道;只要按一下按钮,门就可以自动打开);学校图书馆有专门为残疾学生提供帮助的服务中心。而且Queen's的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在线的无障碍通行课程培训,以便能够更好地为残疾人士提供帮助和服务。另外一点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的公交车前门一侧的高度是可以升降的,有小孩、残疾人或老年人上车时,司机会自动降低高度;前排的座位可以折叠,以便放置轮椅或童车。在国内我只见到一些新建的建筑物才有轮椅通道。
(4)对教学的重视:Queen's 是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大学,在本科生教学综合评价方面已连续几年位居加拿大同等规模学校第一。这从学校对教学的重视可见一斑:老师要有40%的时间用于教学(40%用于研究,20%用于服务工作);学校的教学中心会持续举办各种教学工作坊帮助老师、博士后、研究生提升教学技能。以心理系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为例,超过1700人选修这门课,分为80个班级,系里选取40名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的学生做助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在国内肯定难以想象,记得读本科时,学校口口声声四处宣扬说建设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结果上课的老师却是从教授变成刚毕业的博士,这样的课程学生能满意才怪。
(5) 系里的Lounge: 来Queen's的第二天,导师带我去系里的办公室帮我办了两把钥匙,一把是实验室的,另外一把就是Lounge的,这是老师和学生可以自由交流、聊天的地方,里面有沙发(最多可容纳19人),有所有老师和学生的信箱,有微波炉、冰箱、烤炉、咖啡机、热水壶以及一些盘子、叉子、勺子、餐巾纸等供学生和老师使用,此外还有一些杂志可以自由翻阅。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会每天负责煮好咖啡,分发老师和学生的信件。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系里确实是为老师和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他们能够安心于工作和学习而不至于为这些小事儿烦扰。记得在国内的时候,所里的新楼建好后,在地下室开了一个供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地方。我跟同学在毕业前夕去参观了一下:里面仅有几个沙发、桌子、茶壶,还有一个签名单(喝了咖啡或茶在上面签自己的名字)。结果可以预料:去的人寥寥无几。
这些现象让我为一个问题而感到困惑:为什么“以人为本”在中国就那么难?
提倡“以人为本”的中国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让人感受到“以人为本”,让我们拭目以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